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260万元兑付水乡“美丽账单”

(吴中区横泾街道供图)

□ 本报记者 盛 峥

清明时节,苏州吴中横泾南部的林渡暖村化身金色海洋,数百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太湖畔的这片“城市绿肺”,用满目金黄解锁了游客们的春日限定。

漫步暖村横港河畔,碧水蜿蜒处可见野鸭嬉戏,桃粉柳翠间点缀露营帐篷,与水墨江南的粉墙黛瓦构成一幅村居图卷。“这是我们南部片区的一条重要通湖河道,现在河道水质常年保持三类优质标准。”指着清澈的河水,横泾街道水利水务站站长高怀四的话语里透着自豪。

横泾坐拥7.2公里太湖岸线,四通八达的水系如同翡翠项链,串联起30余条入湖支流,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几年前,由于辖区内部分区域雨污分流系统不完善,造成工业及生活污水排入河中,影响了入湖支河水质。

“保护太湖是‘国之大者’,更是民生承诺。”横泾街道党工委书记管炳锋说,随着街道锚定南部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碧水保卫战”成为擦亮“都市田园、幸福横泾”品牌的头号硬仗。

经过科学规划后,横泾拿出了从水里到岸上的系统治理方案:针对劣五类河道整治,结合太湖新一轮综合治理,通过水岸同治、生态修复等措施,对三思桥河、东村河等3条劣五类水质的入湖支河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城乡生活污水提质增效“333”行动专项整治工程,对街道沿太湖11个生活污水接户率低于85%的自然村庄进行接管改造,包括村庄截污纳管、排污口整治、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等,从源头上控制污水入河。

生态修复是好事,但一算账,总体近700万元的“美丽账单”,让财政资金本就紧张的横泾犯了难。转机出现在去年春天——吴中区检察院“乡村振兴检察工作站”在横泾街道上林村挂牌,检察院携手街道,通过党建共建的形式,为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太湖生态保护、乡村治理等提供法治护航。“在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街道在环境治理项目上面临资金压力。”吴中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张永平介绍。

“人民法院的司法生态修复资金,刚好能够解决这一困境。”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负责人潘亮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表示,这类项目不仅可以达到生态修复的效果,而且可以让百姓身边的环境品质得到有效提升,这也是恢复性司法的价值追求。

苏州法院早在2022年就出台了全省首个司法生态修复资金管理办法,用以管好用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依照该办法,吴中区检察院联合区法院和横泾街道办事处共同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使用司法生态修复资金,经过对治理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环境效益等进行科学论证后,去年11月,260万元司法生态修复资金最终落地。据了解,这也是检察机关首次向人民法院申请使用司法生态修复资金并得到支持的事例。

有了资金支持,活水清淤,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市政管网,安装微纳米曝气活水循环设施,建设生态驳岸、水下森林……以“水动力改善+污染源管控+生态治理”为主体的系统化治理路径,在横泾顺利铺展开来。“当年申请,当年落地,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横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席月心感慨。

为确保修复工程达到预期生态效益,吴中区检察院还联合吴中区生态环境局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对该项目实施及后续效果开展为期6个月的跟踪评估,确保生态修复资金真正转化为看得见的生态效益。今年3月26日,项目顺利完成验收。

“司法生态修复资金落地,通湖河道水环境升级。水清岸绿生态美成为横泾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农文旅的重要基础。”横泾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娟介绍,如今,横泾南部片区以林渡暖村为引擎驱动,人气越来越足,年均接待游客量已突破百万人次,乡村振兴各大业态年营收超过7500万元。

更为可喜的变化还在发生。今年春节期间,有鸟友在横泾太湖之滨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枕鹤,这也是这一珍稀鸟类首次在苏州被记录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260万元兑付水乡“美丽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