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欠发达地区科技资源匮乏,尤其缺乏科研团队和人才等资源。”4月2日,山西忻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殿君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为应对这一挑战,忻州建立了科创驿站科技示范园(以下简称“科创驿站”)。该园引进高校和科技企业的科研团队,并鼓励指导科研人员参与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科创驿站自2024年1月运营以来,已有33个创新团队和260余名创新人才常驻。他们在此进行科研攻关同时开展企业服务、科普工作和科技政策宣讲等活动,为忻州高质量发展充电赋能。
“科创驿站不仅充实了忻州科技资源,也实现了高校科研力量与忻州企业科技需求的对接,巧妙地解决了科技资源薄弱问题。”王殿君表示,企业提问题高校给答案,有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同时在忻州形成了“研发—应用—产业化”的创新发展良好态势。
科研团队纷纷入驻
中国农业大学有机旱作和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首批入驻科创驿站。3月20日,记者在该创新平台看到,科研人员忙着筛选优种、整理实验数据。平台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天柱说,团队结合忻州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开展设施农业、盐碱地治理、有机旱作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此外,团队还引进推广了新品种,并成立设施农业科技小院和智慧农业创新示范园,帮助涉农企业及农民解决产业难题。
忻州位于吕梁山和太行山—燕山地区,曾是国家级贫困地区,科技资源十分缺乏。针对这一现状,忻州市改造闲置教学场地,建设科创驿站,引入科研资源,助力科技创新。科创驿站的定位为人才引育的新平台、科技进步的新引擎、示范带动的新基地,旨在探索成果转化的新路径、服务基层的新模式。其邀请入驻对象包括山西省内外高校研发团队、科技型初创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
“我们瞄准已在忻州有合作项目的科研团队、籍贯忻州的科研人员,以及愿意来忻州创新创业的团队,精准邀请人才入驻,为他们免费提供实验室、办公室和宿舍等,并让他们优先享受科研项目、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王殿君说,尽管忻州财力有限,但当地尽力给予支持,并提供真情服务。
目前,科创驿站吸引了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的研发机构,以及中条山研究院等入驻,建立起涵盖多个科研领域的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入驻科研团队的研究领域涉及光电传感、煤炭绿色开采、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制药、设施农业等。”忻州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长卢建华说,这些科研领域契合当地产业实际,相关成果将提升忻州产业科技含量。
一年来,入驻科研团队实施了17项科技攻关项目,获得2024年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22项;成立的众创空间被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组队服务落地见效
“在科技人才小分队帮助下,我们破解了技术难题,拿下总额2500万元的订单。”3月21日,山西晨辉锻压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乔星语说,前不久,该公司接到一笔生产定制化锻造机器人的订单,但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公司遇到了技术卡点。科技小分队第一时间对接山西科技大学专家,让该难题圆满解决。
“忻州下辖的14个县(市、区)对于科技资源的需求更为迫切。”王殿君表示,结合忻州产业特点、发展布局以及现有人才结构现状,忻州市科技局从科创驿站入驻的高校创新平台和专家库中筛选人才,组建了黄酒酿造、法兰锻造、高端装备制造等10支科技人才小分队,推动科技人才服务范围延伸至县区企业。
科技人才小分队的服务内容包括政策宣传、技术咨询、技术攻关、课题研究等。他们在挖掘科技项目的同时,共建创新联合体、推动成果转化服务活动,全力打通科技赋能“最后一公里”。
“为了推动科技人才小分队入企服务真正落地见效,忻州科技局定期向企业征集服务内容,制定每月服务侧重点,形成闭环指导机制,构建起‘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体系。”王殿君说。
依托科创驿站,一年以来,10支科技人才小分队深入基层一线,服务企业200余家,解答企业技术需求380项,与企业共同解决技术难题31个,推动达成产学研战略合作19项。
科创驿站促进了企业和科研团队的产学研交流合作,科技小分队进一步促成了科研团队与企业的合作共赢,这缓解了忻州科技资源短缺问题,使创新活力竞相迸发。2024年,忻州市1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科技部门评价入库登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166家,17项高校科技成果在忻州转化落地。(记者 赵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