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以冲劲破难题 铸就奋斗青春

庞佳琪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制造院非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田响宇凭借“关键时刻顶得上去”的冲劲与激情,扎根岗位、潜心工作,实现了从职场“萌新”到非金属所功能材料与结构研究室主任的转变。

“像雏鹰一样不惧失败”

  2018年,田响宇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制造院,从事纳米功能材料与结构技术研究工作。彼时,正值制造院材料技术研究的关键时期,初入职场的他,对未来充满迷茫。“我要做什么?选择什么研究方向?该怎么做?”面对心中一连串的疑问,他没有陷入困惑,而是通过与部门领导、团队导师深入探讨,结合团队具体分工,确定了气凝胶材料研究方向。

  当时,气凝胶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耐温高、隔热性能好,但耐久性差,只能一次性使用的材料,并不适用于航空领域。“既然无法一开始就明确研究方向,那就从问题入手,分析现有气凝胶材料在航空服役环境下的失效模式。”1次测试,性能没有明显变化;10次测试,衰减不明显;20次测试,初见问题;30次测试,逐步掌握规律;50次测试,明确失效模式……通过持续研究,大家终于梳理清当前气凝胶材料的失效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破题中不断成长”

  针对气凝胶材料的失效行为,田响宇所在团队提出了“纳米结构强化”的概念,从本质上解决材料重复使用时的失效问题。“研究条件不满足,那就从头开始建设。”田响宇和团队成员逐步搭建起气凝胶材料研究的系列设施,为新技术开发提供了支撑,材料重复使用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测试装备的研究工作,至今令我记忆犹新。传统测试手段只能考察热防护材料的基本性能,与实际服役环境相差较大,难以得到准确结果。而准确模拟服役环境并获取精确测试结果的需求十分迫切,技术难度也极高。”面对这一情况,田响宇作为研究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带领团队逐步攻克设备关键技术难题。“由于设备的特殊性,研发条件有限,厂房内没有空调,又要进行高温试验。攻坚关键阶段正值夏天,大家顶着高温,持续在实验室进行实验验证,最终提前完成研究任务。”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个人优秀不算优秀,团队优秀才是真的优秀。”田响宇会为每一位成员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分享工作经验与心得体会。“现在,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我的角色也从徒弟逐渐转变为师父。如何推动团队持续发展,成为我思考的重点。”

  2024年,田响宇负责专业发展系统性规划工作,他广泛调研、深入思考:“这项工作对专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推动我实现从技术人员的思维向团队负责人的思维转变。”“成功没有捷径。我们起步比别人晚,那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与他人同台竞争。田主任带领大家打破固有思维,引进新思路、新方法,输出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组内成员龙海依说道。由于气凝胶在航空领域属于新材料,技术指标要求极高、研制难度大、周期短,没有固定模式可套用,也缺乏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团队既要与“老客户”深入合作,也要与“新客户”建立联系。“有时候任务紧急,一天要奔波于多个城市,飞机、火车、汽车都得坐个遍。”

  今年是田响宇加入制造院的第七年,在实现新时代航空强国的征途上,他始终初心如磐,脚步不停。每一次攻克难题时的挑灯夜战,每一回奔赴客户所在地途中的星夜兼程,都化作他奋进路上的坚实足印。他感慨道:“材料研究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研究人员极大地投入,但是这也是一项极具价值的事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以冲劲破难题 铸就奋斗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