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江苏发布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三年行动方案,遴选500家企业进入上市后备企业库

转自:扬子晚报

4月3日,记者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该厅印发《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方案提出,到2027年末,遴选500家企业进入上市后备企业库,力争培育 “专精特新”专板及新三板挂牌企业20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30家。

为深入推进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制定了行动方案。江苏将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服务体系,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服务前置、点面结合、分类指导为原则,全面提升企业上市意识、动力和能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库,制定入库标准和入库程序,结合江苏省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每年主动摸排一批有上市意愿的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地方发动、机构推荐、自愿申报,首批入库企业不少于200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推动有上市意愿的企业及时入库、已入库企业动态调整,做到有进有出。

分层分类管理入库企业。“一企一档”完善入库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上市意向、上市工作开展情况等相关信息,科学构建企业画像。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接入区域性股权市场的上市成熟度测评软件,免费帮助企业找准板块定位,明确企业已具备的上市、挂牌条件,或与达到上市、挂牌目标之间的差距,按照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对企业进行分层。对入库企业按照“1650”产业体系进行分类管理,每年遴选30家左右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进行指导服务。

整合优质服务资源,入库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机构、银行机构,以及其他具备协助开展上市培育工作能力的专业服务机构,明确机构入库条件、工作职责、出库情形,建立完善服务机制,为后备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建立协作管理机制,引导入库企业提前进入专板培育,专板提供企业上市前规范发展的“学籍档案”。充分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申请新三板挂牌“绿色通道”及“公示审核”等机制作用,推动企业在新三板高质量挂牌。

夯实上市培育服务,提升企业上市动力。围绕入库企业,每年至少开展2场上市通识培训,提高入库企业对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认知水平,引导企业树立进入资本市场的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和法治意识。分专题、分行业举办企业家沙龙,共享上市前沿动态、产业政策、市场趋势等信息,组织服务机构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加快推动企业发展和上市进程。发挥沪深北交易所江苏企业培育基地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功能与专业优势,组织开展“走进交易所”“走进上市公司”等活动。

根据板块定位,每年组织专业服务机构为30家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针对企业上市核心指标存在差距、上市进展迟缓等实际问题给予指导,促进企业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基础工作、内部控制制度。安排专人持续跟踪重点企业挂牌、上市进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强化全链条金融赋能。深入开展政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为入库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融资服务方案。建立股权融资项目储备库,持续开展投融资路演活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产业基金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上市后备企业。推动各类股权投资机构积极参与企业股份制改造、并购重组等工作。

促进企业练好内功。支持入库企业提升创新能力,集聚优质资源,加大研发投入,争创一批省级以上研发载体。强化产业人才支撑,培育一批创新企业家、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先进基础工艺人才。推动企业加快“智改数转网联”,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建成一批基础级、先进级智能工厂。

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加强与江苏省委金融办、江苏证监局等部门沟通协同,强化工作协调、信息共享等合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上市后备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省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上下联动,合力推进上市培育服务体系建设,及时总结上市培育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的浓厚氛围。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校对 陶善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江苏发布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三年行动方案,遴选500家企业进入上市后备企业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