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解码苏州“吴中造”人形机器人

转自:新华财经

人形机器人新赛道上,“黑马”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魔法原子”)备受热议,而孵化魔法原子的苏州市吴中区更值得关注。吴中区一直是苏州制造的中坚力量,近年率先启动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去年9月,该区作为唯一面向人形机器人产业领域的区域,成功获评首批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并获批建设江苏省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

事实上,吴中区不仅拥有魔法原子、乐享智能等一批新锐人形机器人企业,如今业内外知名的特斯拉Optimus、Figure、宇树科技G1、智元机器人AgiBot等,也或多或少使用着“吴中造”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品。当前,人形机器人迎来爆发式增长,吴中区基于超1600亿元“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和1000余家相关企业的扎实基础,正以“加速跑”的姿态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以含“新”量撬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含“金”量。

站上风口 人形机器人“黑马”涌现

3月全国两会上,“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此同时,一名特殊的主持人走进江苏广电总台的两会特别报道广播厅,其流畅的语言、自然的动作与常人无异,但一身金属外壳格外显眼。这名主持人正是魔法原子推出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小麦”。据魔法原子总裁吴长征介绍,小麦是国内首台多机协作通用人形机器人,全身拥有42个自由度,双臂搬运负重最高可达20公斤,全身负重高达40公斤;机身采用高强度材料,通过轻量化处理提升续航,目前在连续执行行走、操作等动作下的综合续航最高达到5小时,可智能适配复杂场景。

小麦的创造者魔法原子是一家成立仅一年的创业公司,深耕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目前公司员工约120人,研发团队核心人员大多毕业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纽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80%以上为研发人员,硕士以上学历超过50%;已获授权专利68件。

“相比传统复合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具有高自由度、类人操作等特性,对复杂环境的适应度更高,能够适配不同的工作任务和生产线布局。”吴长征说。在魔法原子发布的小麦“进厂打工”视频里,小麦精准而高效地执行着各类生产任务,他们帮着取放零件、检测产品质量、扫码入库、搬运物料,还能互相搭配干活,一起完成多个工作任务……较之此前国外厂商发布的单工序人形机器人,小麦的多机协同作业更胜一筹,能适配于实际的制造业场景,帮助制造企业提升生产柔性。

无独有偶,在吴中经开区,另一家人形机器人“新星”企业——苏州乐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享科技”)也开始发力。今年2月,成立仅两个月的乐享科技完成由IDG资本领投的天使轮融资、总金额近2亿元,投后估值约6亿元。

与魔法原子不同,乐享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消费级机器人研发的高科技企业,主营迷你具身(人形)机器人产品线、玩具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具备传感器等硬件研发、算法及生成式AI等核心技术。“小朋友是‘AI原住民’,他们天然对交互好奇,而家长希望用实体设备替代手机,是很好的AI产品用户画像。”乐享科技创始人郭人杰说。

截至2025年1月,乐享科技团队只有9位成员,既有千亿市值公司CTO、消费电子行业20年老兵,也有富有创造力的名校00后。天使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前沿技术的研发、团队的组建,探索AI+机器人技术应用于不同场景的可能性。

在苏州,“机器人+人工智能”一直是吴中区的优势产业。近年来,吴中区坚持“产业强区、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倾力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2024年“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1608.3亿元、增长17.5%;服务机器人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内资品牌七分之一。除魔法原子、乐享科技等如今业内知名的“黑马”,苏州硅族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基于高维仿生运动控制技术的整机产品已获得超千万的订单;哈尔滨工业大学苏州研究院(以下简称“哈工大苏州研究院”)“祝融”火灾救援机器人也进入功能验证阶段,是目前国内极少见的液压人形机器人,核心指标国际领先。

厚积薄发 “第一区”生态圈已具规模

魔法原子的爆发式成长背后,是团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多年积累。2021年推出的小米第一代仿生四足机器人——“铁蛋”、2023年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表演咖啡拉花的人形机器人,都离不开魔法原子的研发团队。随着团队技术成熟和行业热度蹿升,魔法原子于2024年1月正式成立,并于当年末获得由追创创投领投、翼朴基金跟投的1.5亿元天使轮融资。这笔融资对于魔法原子的崛起至关重要。

那么,追创创投是谁?

这是由“年仅七岁”的追觅科技于2023年发起成立的产业创投基金。作为年入百亿元、估值200亿元的超级独角兽,追觅科技在智能家居领域发展迅猛,是苏州知名的新锐企业。早在数年前,追觅科技就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充分发挥苏州市和吴中区的产业基础优势,逐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据介绍,追觅科技不仅为魔法原子提供自主研发资金支持,还提供了工厂环境和实际工序场景。正是这些资源赋能,让魔法原子快速获得从自主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全链条能力。

(图为追觅科技园)

在吴中,“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既是目标也具实力,“立足苏州、辐射全国、服务全球”的产业体系基本完备,呈现“扎根吴中产业土壤、加快嵌入全球供应链条”的稳健发展态势。今年1月,吴中区召开的具身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发布了来自当地40家机器人公司生产的55种机器人本体,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3大类型,涉及产品型号或者款式达600余个,能够为人形机器人生产制造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支持。

“这里制造产业链齐全,为以后供应链体系搭建提供了充足的空间。”郭人杰说,这让乐享科技能够专注于产品研发,也利于团队组建,拥抱最好的技术和最好的伙伴,持续创造1+1>2的联动 。在成立乐享科技之前,郭人杰是追觅科技的中国区执行总裁。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但其创新发展需要突破“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涉及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多个领域,体系复杂、主体多元、统筹融合难度高。但在苏州市尤其是吴中区,数十年保持战略定力的培育,令软硬件基础都非常扎实,为人形机器人企业抢抓风口、迅速成长提供了优越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生态圈。

以环境感知、人机交互、运动控制三大人形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为例,吴中区均有企业“卡位”。环境感知技术方面,吴中区集聚凌云光、精濑光电、杰锐思、德创等一批优秀机器视觉企业,其中凌云光研发的Vision Ware算法库是业内领先的第三方商业付费算法库;人机交互技术方面,科沃斯基于视觉和语音融合技术实现交互模态识别,识别率达到90%以上;运动控制技术方面,汇川技术、伟创电气、绿的谐波、卓誉电气、硅族机器人等一批企业储备雄厚,其中绿的谐波已与全球主流人形机器人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卓誉电气的无框力矩电机综合性能稳居国产第一。

此外,该区积极推进龙头企业牵引的协同创新,如科沃斯牵头建设苏州市机器人前沿智能技术创新联合体、追觅科技牵头建设苏州市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创新联合体、绿的谐波牵头建设苏州市智能移动机器人核心部件创新联合体,占苏州全市机器人领域创新联合体的50%;汇川技术和科沃斯创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截至2024年,人形机器人产业相关有效发明专利958件,有效推动当地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融合、协同发展”。

得益于吴中区深厚的产业链基础和健全的产业创新体系,魔法原子已经具备整机大规模量产能力,计划2025年交付400台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商业等场景。

挺膺担当 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走进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大会的产业链展示区,科沃斯、添可、星迈创新、可以科技、银河通用、大象机器人等吴中企业的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在“机器人+人工智能”赛道,吴中区走出诸多“全球率先”“全国领先”,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和新型工业化持续贡献力量。

“吴中区在提升产业能级上竭尽全力,聚焦‘机器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埋头苦干强攻坚,以‘吴中造’人形机器人核心产品为牵引,全力打造具有吴中特色优势和市场显示度的产业集群。”吴中区委书记丁立新说,区内逐步构建起“政策体系完善、创新策源多元、专业配套齐备、企业活力充沛”的人形机器人发展良性循环。

在政策支持方面,吴中区自2018年以来多次出台机器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和相关扶持政策,去年又率先发布《吴中区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今年即将出台针对人形机器人的产业支持政策,为形成创新活跃、开放合作、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踏出有力一步。同时,承接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领域专项,纵深综合多条线力量,构建形成“机器人+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产业培育政策体系。

近期,苏州市人工智能(太湖)算力中心已上架高端智能算力设备168台,算力规模近2000P,将为人工智能提供强大算力支持。

在创新策源方面,吴中区积极引入哈工大苏州研究院、赛迪研究院苏州分院、信通院江苏研究院,打造浙江大学苏州智能制造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高端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校地合作样本”,带动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参与人形机器人产学研用;建设苏州清华创新中心、苏州吴中·硅谷创新中心、APEC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基地等优质科创载体和平台,累计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个,全面助力企业研发突破和成果转化。其中,哈工大苏州研究院近期已联合江苏省内12家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共同建设江苏省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为地方区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赋能。

“我们将面向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围绕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融合感知、机器人+应用示范等方向,建设技术研发和试验平台,着力突破人形机器人核心部组件、机器脑智能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联合体,推动学校相关研发优势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哈工大苏州研究院院长郭君巍说。

(图为哈工大苏州研究院)

在专业配套方面,吴中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苏州追梦翼创创业投资基金和科沃斯隐峰机器人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8亿元;建设木渎机器人产业园、尹山智谷低空经济产业园、度假区人工智能+智造产业园等载体,总建筑面积达47.7万平方米;不定期举办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工控中国大会、国际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顶级产业峰会赛事,提升产业显示度和影响力。

当前,吴中区正致力于推动人形机器人场景赋能开放,搭建“线上+线下”展示平台,相继举办“智改数转网联”宣贯会、“面对面”企业服务、“具有形·智无限”具身智能行业对接会、细分领域机器人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会等,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畅通服务端与需求端。“2025年是魔法原子商业落地的元年,我们希望在典型场景里寻找更多伙伴开放合作,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应用。”吴长征说。

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产业高地如何抢抓风口、加速崛起?吴中区将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拓宽应用场景、优化产业生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高能级创新平台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搭建互动交流和生产合作平台,助力人形机器人等加快从概念验证走向现实应用;全面贴近企业诉求,在空间载体、项目落地、产业链接、融资对接、科技攻关项目申报等方面做强支撑,推动“吴中造”人形机器人加快探索产业化之路,抢占未来发展高地,成为全国“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策源地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输出地。(王梦菲 毛昕桐)

编辑:胡晨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解码苏州“吴中造”人形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