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工新闻网
石家庄四药作为全国大输液行业龙头企业,如今在“AI+制药”技术的加持下,成为全国医药行业的微观样本。图为312智能化输液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生产线。
石家庄四药集团的《基于参数放行的“21235”风险管控模式应用》,日前成功入选了工信部“2024年度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典型案例”中的质量技术创新应用方向的典型案例。这家扎根于石家庄的本土药企,究竟是如何成为全国医药行业的微观样本的,带着些许好奇,记者对企业进行了实地探访。
在记者采访期间,石家庄四药集团河北国龙制药有限公司申报的治疗帕金森病及循环障碍的“吡贝地尔”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登记,成为国内企业第3家获批上市的制剂使用原料药。作为全国大输液行业龙头企业,如今在“AI+制药”技术的加持下,该企业正在向着多领域研发与产业化协同发展,产品已延伸至创新药、仿制药、特色原料药、高端制剂及药包材等领域。截至目前,集团已累计获批69个原料药品种,国龙制药获批原料药品种31个。
石家庄四药集团药物研究院研发人员通过AI技术搭建起辅助药物筛选平台,让新药走上了人工智能研发新赛道。图为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室内,分析员们正在观察仪器生成的实验数据。
“AI+研发”助力企业驶入新赛道
在石家庄四药集团药物研究院,拥有着500多名技术研发团队的强大实力,这里已经成为企业创新动力的源泉。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室内,几十台检验仪器都处于满负荷工作中,分析员们穿梭于多台检测设备之间,他们不时地在放取着各类样品。石家庄四药集团药物研究院固体制剂一部分析员李玉辉告诉记者,每台高效液相色谱仪可实现日检测数十批次样品,大大提高了实验室样品的检验效率和准确度。
该研究院与中国药科大学、兰州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创新布局和技术升级,构建起创新药、高端仿制药及特色原料药多领域创新场景。作为企业2025年研发的“重头戏”,20多个双室袋输液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正在这里紧锣密鼓的推进中。据研发人员介绍,此类新产品投产后将填补省内生产空白,有效解决输液环节中,粉剂溶解环节的人为操作带来的配比标准的细微偏差和二次污染等医疗行业的痛点问题,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作为输液行业先行者,石家庄四药集团双室袋输液产品在技术创新、质量控制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优势明显,国家大输液行业标准,要求每1毫升液体中10微米及10微米以上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5粒,石家庄四药集团已经将这个指标控制到1粒以下,企业正继续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同时,作为包材自给自足的企业,石家庄四药集团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配套开发出了负离子空气气洗技术,有效解决了塑料包装易产生静电吸附的问题。通过采用UV套色印刷技术,使产品名称、规格等信息更加清晰、易于辨识,有效减少取药错误的可能性,确保了临床用药的安全与准确性,显著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AI+新药研发工作室,研发人员正在通过AI技术搭建起辅助药物筛选平台,让新药走上了人工智能研发新赛道。如今借助这一平台,以往需要2至3年时间的化合物筛选工作,如今仅用一个月时间,研发人员就能从3亿级别的化合物库中筛选出100多个新化合物。在新技术的加持下,石家庄四药集团正在实现着“制药”向“智药”的蜕变,AI正在助力企业实现着弯道超车。
人工智能已运用到312车间生产的多个关键环节中,强大的MES智能制造系统将各个工序串联起来。图为在“一站式”制瓶工序中,高度智能化的制瓶机与机械手臂无缝衔接。
“AI+产线”实现产品质效双提升
“以前相同人数的生产线,产能仅为30多万瓶,而今在AI智能化产线下,同样的人数产能却可以达到200万瓶,成为全国同行业单线产能最高的生产线。”提及新产线带来的变化,石家庄四药集团312智能化输液生产车间主任段光乾很是自豪。
“数智变革不仅体现在用工数量的减少上,产品质量更是得到了进一步保障。”段光乾告诉记者,312车间与老产线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实现了单线产能最大、生产效率最高、产品质量最稳定。如今在“AI+产线”的助力下,312车间的三条生产线,每条仅需30多名员工就能满足生产需求。
记者看到,人工智能已运用到312车间生产的多个关键环节中,强大的MES智能制造系统将各个工序串联起来,全自动化生产线行云流水,开足马力忙碌着。在这里分为洁净区和一般区,洁净区的配制中心是整个车间的神经中枢,担负着3条生产线所有药液的配制和供应,透过配制中心的监控大屏幕,仅需3个人使用鼠标点击屏幕开关,即可实现药液的全自动配制,浓配、稀配、粉体输送、灌封等多个板块的精细化控制,在“一站式”制瓶工序中,高度智能化的制瓶机与机械手臂无缝衔接,将成批制好的输液瓶向下翻转摆放在铰链上,再依次经过清洗、灌装、封盖程序后变成了输液成品。
“以往瓶盖等半成品输送都靠人为转运,现在智能化组盖系统替代了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用工成本。”段光乾告诉记者,车间设计理念就是引用先进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设备,最大程度的减少用工数量,打造出一条全国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输液生产线。与之配套的全自动输料系统、智能转运小车、装液机器人和MES智能制造系统等多种智能系统的智能组合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洁净区生产过程无停顿、无人为接触,给产品质量提供了最大保证。
“这台全自动灯检机是高速灯检机,可以实现每分钟分检300瓶,是人工灯检效率的50倍,他是通过20多个摄像头,对高速运动下的产品进行拍照检验,他不仅可以检查产品的外观,还可以对产品液体的内部质量进行检验。”顺着段光乾的指引,记者看到灯检设备对铰链上传送的产品进行高频光照,被灯检机判定为合格品的产品,正高速的、源源不断的流入到下一工序。灯检机具备了AI功能,通过对海量数据的积累和自我学习,检测能力会更加完善和准确,判定标准更加的严苛,能将产品中有细微误差的产品筛选出来。灯检机的使用代替了以往20多人的传统工序,现今,只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的灯检工值守,就能完成产品检验的全部工作。在生产最后环节,所有检验合格的产品贴上产品便签,打印上产品信息,在机器人手臂协助下完成装箱、封装等工序,再通过旋转铰链通道升至上层空间直通立体仓库。
在石家庄四药最大的立体仓库,码垛机器人正在将分类好的产品摆放到托盘上,通过构建“AI+仓库”高效自动化模式,数据管理系统会通过产品种类和入库时间自动实现59958个仓位产品的先进先出。
“AI+仓库”实现库管高效自动化
“这是集团8个立体库中最大的一个,存货数量达200多万件、产品1亿多瓶(袋),年吞吐量在13亿瓶(袋)左右。”据石家庄四药集团储运部班长许康泽介绍,立体仓库也融入了AI技术,完成包装后的产品通过自动入库系统自动完成入库,智能堆垛机器人能够轻松应对18个巷道、近6万个货位的复杂环境,实现找货、进货、出货的高效自动化。
记者现场看到,这座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立体仓库拥有着36个立体货架,总仓位达59958个。312智能车间三条生产线不同规格的输液产品,会自动分类传送至码垛机器人身旁,机器人将其成组摆放至货架托盘上,再通过输送机、堆垛机送至立体仓库存放。立体仓库大数据系统连接电脑端,数据管理系统会通过产品种类和入库时间自动实现先进先出。许班长指着仓库实时感知系统说,这里同步能看到设备的运行情况,每一个绿点代表一个托盘,红色代表堆垛机,当托盘放到货架上,完成自动回收后,堆垛机变成深绿色表示操作已完成。春节后,312车间排产正处于稳中有升的阶段,立体库每日入库量在250万瓶左右。
文/图 记者段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