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科幻产业,梦想照进现实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中国科幻大会为观众带来“时尚+酷玩”的科幻体验。学生在2025北京科幻嘉年华现场接过机械手臂递来的糖果。

参观者在“幻聚·多维宇宙”沉浸式科幻展中体验VR游戏。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01:00

在北京石景山的首钢园四高炉前,随着一阵机械声响,19米长的金属“长城”零件错动,或升或降,逐渐变幻成一条龙的头尾和四肢。近日,2025中国科幻大会在首钢园举办,这件由“中国机甲之父”孙世前团队创作的机械艺术装置《长城龙》,吸引了很多科幻爱好者驻足。

今年的大会以“科学梦想 创造未来”为主题。如今,科幻与现实交织得愈发紧密。场馆中随处可见的机器人、与会嘉宾热议的大模型……科幻作品中曾经天马行空的幻想,已逐渐成为人类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这个汇聚科学与想象的舞台上,科幻不仅预见未来,更在塑造未来。

科幻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本届中国科幻大会共设置开幕式、专业论坛、赛事类及产业促进活动等5个板块30余场活动。从“科幻产业投融资大会”“科幻游戏产业发展大会”“科幻产业项目路演”到“科幻+人才”“科幻+人工智能”“科幻+生命科学”专题论坛……4天会期内,系列活动密集开展,为科普科幻全产业链提供相互交流、融合发展的平台。

其中,面向公众的科幻嘉年华,以首钢园四高炉为主场、多点布局,围绕“衣食住行游购娱学美健”等场景,设置“一季、一节、一展、一市集、一路线”等互动体验式科幻主题活动。

在“2025潮幻奇遇季”活动现场,多家科幻企业齐聚一堂,石景山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与高校科幻联盟展精彩亮相。展台前,各类科技装置各显神通,令人目不暇接。

机器狗灵活地摆动身躯,向参观者“摇头摆尾”;佩戴上VR头显,沉浸式体验赛车、冒险、射击等游戏场景;国产航空科幻IP“南天门计划”机甲模型备受瞩目,1:1打造的“白帝乙型空天战机”模型首次亮相北京……

石景山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展区门口,一台3D打印的擎天柱雕塑机器人格外吸睛。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石景山学校高一学生陈沐霖说,这台机器人是他和同学们在“3D创新设计与电子控制”选修课上一起创作的。“我是一名科幻迷,读过不少知名的中外科幻小说。现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让我感觉非常震撼,我希望自己在未来也能做出前沿的科技成果。”

据了解,本届大会期间举办了4场产业对接活动;推动一批新技术、科幻作品和创意产品首发首秀首用;增设科幻国际专场活动,首次设立科幻星球大赛并面向全球征集,搭建国际化科幻交流平台。

中国成为全球科幻版图增长极

本届大会期间发布的《2025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1089.6亿元,连续两年超千亿元,涵盖科幻阅读、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衍生品、科幻文旅五大核心产业。总体来看,中国科幻产业正在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已成为全球科幻版图中的重要增长极。

其中,中国科幻阅读产业2024年总营收35.1亿元,同比增长10.7%,科幻数字阅读和有声阅读进入发展快车道;科幻影视产业总营收67.1亿元,科幻微短剧与中短视频发展势头强劲;科幻游戏制作水平显著提升;科幻衍生品产业中,国内原创知识产权(IP)逐步成为主导力量;科幻文旅产业方面,本土主题公园科幻游乐项目较去年营收占比提升。未来,随着技术迭代、政策支撑与市场需求多重推动,中国科幻产业链条各环节将加速协同创新,持续优化生态体系。

近年来,全国多地布局科幻产业发展。其中,北京已集聚近800家科幻企业,2024年产业规模达480亿元,以石景山首钢园为代表的科幻产业集聚区加速成形,北京科幻产业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记者从本届科幻大会上了解到,在科幻人才培养方面,北京推出“科幻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将科幻工作的焦点群体从青少年扩大至高校学生,重点培养方向由传统的文学创作人才转向兼具科幻创作才能、科学素质和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大会期间,多项中国科幻产业发展成果及未来计划发布。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签署新一轮《促进北京科幻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科幻产业投融资大会发布8款科幻领域新品,促成5家重点项目企业落地和2个重要项目签约,涉及金额8000万元……

在中国科幻产业投资暨科幻星球大赛投融对接路演现场,中国旅游协会文旅投资分会执行主任孙宇对记者表示:“如今,大家都在探讨‘文旅+百业’。我们希望实现文旅与科幻的跨界融合,推动一些景区和度假区向数字化、沉浸式方向转变。”

科幻有了更多“现实土壤”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加快了梦想照进现实、科幻走进生活的进程。多位与会嘉宾表示,随着中国“人工智能+”行动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将极大赋能科幻内容创作和IP开发,对科幻产业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

科幻作家刘慈欣表示,中国科技飞速发展为科幻提供了独特的“现实土壤”。人工智能、载人航天、量子通信等领域的突破,都可成为科幻作品的丰富素材。

“曾经书页间的幻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科幻作家王晋康说,在人类探索未知的征程中,科幻文学用文字承载着人类对宇宙、科技与自身命运的无尽遐想,催生了众多影视巨制与科幻游戏,为各领域创新铺就道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表示,许多曾经的科幻作品已成为现实,而当下蓬勃发展的科幻事业正为未来科技发展提供更多灵感。“当前,人工智能仍处于发展初期,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正持续进化与交互,技术进步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带来更多福祉,但在加强底层逻辑方面仍有诸多工作要推进。”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贺军科表示,中国科幻大会以科幻为纽带激发科技创新,以文化为桥梁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以产业为支点培育发展新动能。要发挥科幻的前瞻性、启迪性和融合性作用,通过科幻推动原创性突破,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的热情,促进文明互鉴,推动具有中国视角的优秀科幻作品走向世界,为建设科技强国、文化强国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刘峣 陈静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4月03日第09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科幻产业,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