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年轻干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承载着时代的殷切期望与人民的嘱托。
近日,“青年有为 六干争先”2025年度秀洲区“青年先锋成长营”开营暨导师帮带启动仪式举行,这一活动不仅掀起了新一年全区年轻干部能力素养提升的热潮,更发出了集结令,号召年轻干部以“青年先锋成长营”为全新起点,在科技创新的战场上争当“先锋”,在基层治理一线勇挑“重担”,在经济发展的前沿敢闯“新路”。
自2023年创新启航以来,秀洲区“青年先锋成长营”已助力一批又一批学员脱颖而出,让他们在实践中铸就“钢筋铁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针对年轻干部要求上进,但缺少集中统一学习平台等情况,秀洲区充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精心打造“青年先锋成长营”品牌,构建起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岗位历练“三位一体”的培养路径。此举打破了部门、岗位与学历的限制,为提升年轻干部的能力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全区已有749名年轻干部纳入区级统一培养平台,实现了90后干部全覆盖。
那么,“青年先锋成长营”究竟给广大年轻干部带来了什么呢?
■记者 赵 晨 通讯员 董娜萍 俞 能
扎根基层一线,积蓄青春力量
青年代表着未来和希望,而青年的成长离不开“烟火气”。只有在基层这片广袤的沃土上扎根“墩苗”,才能在火热的一线挥洒青春。
宋斌是王店镇临空腾退征迁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去年年底,他还是王店镇党政办的一名“材料兵”。今年初,王店镇临空腾退征迁指挥部成立,他被抽调成为征迁“新兵”,身份的转变让他在工作初期有些不知所措。
一次上门工作经历,让宋斌彻底改变了对征迁工作的看法。“集镇上的李阿叔独自居住在老宅里,他是邻里公认的热心肠,可对征迁工作持有不同看法,坚决不搬。我们多次上门拜访,才逐渐了解到他的顾虑。”宋斌说,原来,李阿叔在父母去世后便没了近亲,老宅承载着他的全部回忆,他担心拆迁后无处安身,也对故土未来的模样、自己的去向以及是否还能被街坊邻居需要感到忧虑。
于是,宋斌赶忙将征迁政策和梅溪湖科创智谷的规划告知李阿叔:“完成征迁后,您可以把现在漏风漏雨的房子置换成边上刚交付的精品安置房,也能选择货币或房票,到区里购买第四代住宅。而且,这里还会建造空港邻里中心。以后,蚂桥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新的现代社区更需要像您这样的老居民出谋划策呢。”与李阿叔一次次深入交流后,李阿叔终于消除了顾虑,开始向往征迁后的新生活,甚至主动帮忙宣传征迁政策。
这次与李阿叔的接触,让宋斌深刻认识到,征地拆迁并非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是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地区发展打基础。要做好拆迁工作,首先得放下心中的成见,真正明白一线岗位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征迁工作中,年轻干部思维活跃、上手快,但也普遍存在政策掌握不够深入、业务能力不够强等问题。作为腾退征迁临时党支部的宣传委员,宋斌充分发挥自己在党政办接触面广、熟悉各方的优势,通过归纳政策文件、请教“行家里手”,和专班的同事们一起梳理汇编了包含政策集、案例集和问答集的“临空征迁百宝箱”,并定期组织学习讨论,共同提升业务能力。“最近,我们从爆火的DeepSeek大模型中获得灵感,以百宝箱数据为基础,打造了‘临空智慧征迁助手’。借助AI大模型,我们能实现政策解读、疑问回应的秒级响应。”宋斌举例说,入户测绘时,居民常对阳台面积的计算标准和依据提出疑问,此时只要将问题输入,AI模型就会自动对照数据库进行分析,给出如“未封闭阳台按全部面积计入不符合政策规定,应严格按50%比例计算”的回答,这让年轻干部在入户工作时更有底气、效率更高,成长也更快。
基层一线是一个大熔炉。青年干部只有以豁达的心态看待“逆境”和“挫折”,善于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在跌倒中锻炼韧劲,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受得了委屈,进而锤炼本领、增长才干,成就更好的自己。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洪合镇平安法治办主任朱瑜在工作中不断锤炼自我。“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到岗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老前辈请教,深入了解洪合镇的基本情况。”朱瑜分享了自己参与基层治理的心得,“我认为做好基层治理工作需要有三种‘心’。一是责任心,参与基层治理时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矛盾纠纷或安全隐患,都要尽早介入、认真对待;二是共情心,面对群众要有共情能力,热情接待、真诚交流,拉近彼此距离,当群众把我们当成朋友时,工作就成功了一半;三是平常心,保持良好心态,再枯燥、再困难的工作,也能从中找到乐趣。”
产业转型对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区经商局的龚俊杰对此有着自己的思考。他曾在省经信厅锻炼,参与过多项重要工作,见识过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的不同模式。回到秀洲区后,他提出产业转型要选准产业、赋能产业、辅助产业。他认为秀洲区应借助嘉兴机场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和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同时,要利用人工智能为制造业赋能,加强与大模型企业合作。此外,人才是产业创新的关键,要依托区内高能级平台吸引人才,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为基层工作带来了新机遇,秀洲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刘海斌积极探索其应用。在工作中如何有效使用AI?刘海斌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比如写网评文章时,可以让AI模仿优秀文章结构进行创作;在爱鸟护鸟宣传中,换个问法就能得到更实用的劝导话术。基层干部在使用AI时,要有服务心、责任心和奋进心,不能因为有了AI就放弃学习,要将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打造“三讲三有”全能型干部队伍
如今,在秀洲区,深夜灯火通明的项目攻坚现场、助力乡村振兴的干部直播带货活动以及破解产业瓶颈的工作中,都有年轻干部的身影。秀洲区正以系统思维构建青年干部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热带雨林”生态。
为打造高素质、能战斗的过硬干部队伍,今年,秀洲区印发《秀洲区“青年先锋成长营”导师帮带暨“薪火相传”赋能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青年先锋成长营”教育培养品牌为依托,创新运用“结对帮带”工作机制,大力弘扬干部“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推动形成“薪火相传、青蓝相继”的良好局面,致力于培养一支政治坚定、德才兼备、素质全面、能担重任的干部队伍。
据悉,成长导师由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区级机关部门、镇(街道)科级领导干部担任;培养对象为秀洲区“青年先锋成长营”营员,涵盖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1990年以后出生的在编干部。通过营员自荐和组织推荐,综合考虑工作性质、业务联系、成长需求等因素,确定结对导师和培养对象。
为精准赋能年轻干部,“青年先锋成长营”对全体营员进行分类培养,将区级培养和部门培养有机结合,采用专业化、特色化、精准化的方式开展培训。挑选部分年轻干部纳入区级培养范围,其他年轻干部由所在单位同步建立“导师帮带”制度进行针对性培养。每名成长导师结对年轻干部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人,结对时间一般为两年,每两年根据培养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在培养内容方面,秀洲区始终坚持“政治引领”,把党性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引导年轻干部“系好第一粒扣子”。成长导师帮助培养对象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坚定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其次是“业务提升”。秉持“做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助力年轻干部在成长道路上加速前进。导师帮助成长对象理清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指导,传授工作经验,定期交办工作任务并加强督促指导。
再次是“作风监督”。助力年轻干部锤炼过硬作风,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成长导师以身作则,引导培养对象养成过硬作风,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不畏艰难险阻、不惧风险挑战,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
据秀洲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年先锋成长营”遵循“六个一”原则,即制定一份成长计划、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参与一项攻坚破难项目、解决一件民生实事、完成一个调研报告、组织一次成果展示。
自2023年打造“青年先锋成长营”品牌以来,秀洲区针对传统干部培养中“教什么”的问题,紧密围绕全区中心工作、重大项目开展情况,设置了招商引资、腾退征迁、项目推进、除险保安、生态文明、基层调研等6个培养专项。每名年轻干部可根据自身专业、岗位和兴趣爱好,选取两个方向报名,组织部门再根据报名情况、干部工作表现及全区工作需求进行微调,确保实际培养与干部兴趣、工作需求、培养方向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培养效率。
针对传统干部培养中“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在“青年先锋成长营”活动中,秀洲区创新实施“清廉工程+理论工程+帮带工程+实干工程”一体化的成长培养模式,通过导师教学、实践操作、上台汇报、专家点评、相互比拼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干部在重点项目工作中的推进情况,在关键岗位、重点任务中考察年轻干部的试岗能力、工作能力和履职表现,全方位树立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的鲜明导向。
如今,在“青年先锋成长营”的助力下,秀洲区的年轻干部们正以崭新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各项事业。他们在基层一线褪去稚嫩,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
未来,随着一批又一批青年干部从这里汲取养分、茁壮成长,他们将成为推动秀洲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科技创新、基层治理、产业升级等舞台上,用青春和智慧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六干争先”在秀洲大地持续绽放光芒,书写属于他们和这片土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