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侯悦林
一期投资尝到“甜头”后,纷纷上马二期、三期项目,或扩大产能,或开辟新赛道……在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项目投资“接二连三”现象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建发盛海投资上百亿元的一期工程正在施工,投资51亿元的二期工程已经上马。大红德邻和昌成新材料在一期产销两旺的情况下,二期和三期相继竣工投产……项目投资“接二连三”,形成“催生一个、牵出一串”的“葡萄串效应”,助推项目建设“加速跑”,高质量发展结硕果。
是什么让投资者来了不想走、投了还想投?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众所周知,项目建设要投下大量真金白银,这“一掷千金”是企业家深思熟虑的结果。尤其是二期、三期,更是建立在一期项目成功的基础之上。“这里的营商环境好,让企业如沐春风”,辽宁大红德邻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宇的话,道出了追加投资的关键所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营商环境之于企业,如同空气、水和阳光之于生命。营商环境越好,市场信心就越稳,企业干劲儿就越足,经济发展也就越有活力,“接二连三”无疑是对当地营商环境的最好褒奖。
从一家企业追加投资,到一批企业“接二连三”,营商环境的优化,背后有干部作风的转变,也有制度层面的改革创新。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从市场主体感受出发,树立“用户思维”、注重“用户体验”,通过构建“项目管家+网格化服务+企业联系员”三级网络联动体系,让工作人员从办公楼里走出来,深入企业车间和项目工地,一对一、面对面问需求、解难题、促发展。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有效提振了企业再投资的信心。
“接二连三”的背后,是企业“如鱼得水”、营商“渐入佳境”的有力证明,更是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不断升级传统产业链、做强优势产业链、巩固新兴产业链,以良好环境促产业蝶变的生动实践。
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夺取首季“开门红”,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需要政企同心、双向奔赴,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让经营主体“一沾雨露就发芽、一沐阳光就成长”,让“政府作为、企业敢闯”蔚然成风,从而在决胜之年书写更多“接二连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