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上海金融法院发布《上海金融法院审判工作情况通报(2024年)》(下称“情况通报”)和2024年度上海金融法院十大典型案例。本场发布会是上海金融法院“金融审判现代化的创新实践”系列发布会的第五场。上海金融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顾全,申诉审查及审判监督庭副庭长、研究室主任许晓骁通报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情况通报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显示,2024年上海金融法院受理各类金融案件7310件,总标的额2157.26亿元。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收案量居首,涉仲裁执行案件1064件;涉外、涉港澳台案件196件,同比增136.14%。
第二部分剖析各领域问题并提建议。银行业案件占比40.69%,房地产融资等纠纷问题集中;证券业案件占23.01%,纠纷反映出上市公司欺诈发行、相关主体帮助上市公司造假、“名股实债”引发融资风险、私募机构 “募投管退”环节违规行为仍有发生等现象有上市公司欺诈等现象;保险业案件占11.03%,现互联网保险等新问题,法院明确义务标准并提司法建议。执行案件执行到位223.18亿元,新类型多,涉不动产比例高,法院通过府院联动处置资产。金融破产案件受理14件,含首例保险集团系列破产清算案,促进市场出清。涉外、涉港澳台案件纠纷多样,上海金融法院加强外国法查明机制建设,在涉外案件审理中发挥规则引导和价值引领作用。
第三部分介绍了上海金融法院持续发挥全国首家金融专门法院示范引领作用,聚焦规则创设、机制创新,增强金融司法核心竞争力所采取的四方面工作举措及相关成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服务支撑国家金融战略实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勇担首家金融法院使命,创设金融审判“中国规则”“上海经验”;把握数字变革时代脉搏,提升服务金融治理现代化水平。
为进一步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和市场导向作用,此次发布会还发布了2024年度上海金融法院十大典型案例。十大典型案例涉及热点法律问题,部分入选优秀裁判文书等。案例有三特点:一是积极发挥司法裁判规则引领作用,如全国首例涉员工持股计划证券虚假陈述案;二是有力促新兴金融业态规范健康发展,如某网络科技公司诉某保险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案;三是充分体现金融司法参与社会治理效能,如某持票人在出票人破产重整程序终结后向其他前手追索的司法认定案等。
“2025年,上海金融法院将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决策部署和上级法院工作要求,继续锚定‘专业化、国际化、数字化’世界一流金融法院建设目标,立足金融审判职能,持续发挥全国首家金融专门法院先行示范作用,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为金融强国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金融司法支撑。”顾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