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记者踏进桂林市阳光学校校门瞬间,悠扬动听的壮族唢呐声与糯米饭诱人的甜香交织在一起,扑面而来,令人沉醉。教学楼前,一群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孩子正欢快地跳着竹竿舞,开心爽朗的笑声惊起枝头栖息的鸟儿。此刻的校园内,一场主题为“七彩三月三,八桂民族情”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正以其丰富独特的形式,生动诠释着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层内涵。
在音乐教室后排落座,大屏幕正播放着经典影片《刘三姐》。影片中的山歌甜美,情感真挚,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那片人杰地灵、物产肥沃的壮乡土地,对壮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紧接着,孩子们合唱了歌曲《爱我中华》,用歌声传递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向往。该校音乐教师告诉记者:“这不是简单的观影课,孩子们既要学习中华优秀歌曲的韵律,更要体会歌中传递出的团结互助精神。这些课程活动正是学校‘七彩阳光’课程体系中‘传统民族文化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生动实践。”
走出教室,初升的旭阳倾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熠熠生辉。一场由师生共同演绎的重头戏——“三月三”演出汇演,将活动现场氛围不断地推向高潮。舞台上,师生们身着绚丽多彩、色彩斑斓的壮族服饰,犹如一朵朵绽放的民族之花,为观众带来了T台走秀、民族舞等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表演。壮族服饰的蓝、汉族旗袍的粉、苗族银饰的亮,在春风中交织成流动的彩虹,令人印象深刻。
舞台另一边,美术老师们组织孩子们开展了画壮族头饰、服饰的活动。孩子们专注地坐在桌前,用稚嫩的小手认真勾勒着壮锦上的精美纹样。在现场,一个低年级孩子兴奋地举着自制的壮族头饰,蹦蹦跳跳地来到记者跟前展示:“叔叔,您看这个头饰像不像银河里的星星?老师说每个民族都是璀璨的文化星座。”孩子清澈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脸庞,记者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当他们亲身体验和感悟这些充满民族风情的活动时,文化传承与创新正如春风化雨般,潜移默化地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三月三”民俗风情文化街,记者恍若穿越千年时空,置身于古壮族的春日歌圩。五色糯米饭蒸腾的热气与艾叶糍粑的甜香交织。投绣球、竹竿舞、滚铁环、板鞋竞速、滚铁环接力赛等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体验区前排起了长龙。师生们在欢声笑语中尽情地体验和感受壮乡文化的独特韵味。校长苏雁对记者表示:“这些活动不是简单的游戏复刻,而是要让民族文化基因在孩子们的学习、体验与交流中得以弘扬与传承,不断发扬光大。”
采访间隙,苏雁向记者详细阐述了学校“七彩阳光”课程设计理念:“我们希望让每个孩子都带着民族文化认同的‘芯片’走向未来。当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快乐成长过程中自然流露出对山歌韵律的欣赏和热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才是文化自信最美的模样。”
夕阳西下,橘红色的晚霞为桂林市阳光学校秀美的校园勾勒出鎏金轮廓。看着孩子们纯真稚嫩的面容和轻舞飞扬的身姿,记者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这所学校正以积极的行动努力地打造民族文化教育的样本,构筑起一座让传统与现代对话的精神家园。当‘三月三’的旋律化作阳光学子血脉里的文化基因,民族团结的幼苗终将在时代风雨中挺拔成林,成长为参天大树。”(吴林峰 王琪军)
热闹非凡地“三月三”民俗风情文化街(郭雪斌 摄)师生们在活动现场合影留念(郭雪斌 摄)原标题:解密“七彩阳光”育人密码,感受“民族团结”时代强音——桂林市阳光学校“三月三”主题活动现场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