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朱艳霞
低利率环境对人身险公司的资产负债匹配提出了新要求。从近日披露的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2024年业绩报告来看,各上市人身险公司资产负债两端相向发力,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成本管控和承保管理、深化跨周期投资布局等举措,推动资产负债有效匹配。
数据显示,上述公司一年新业务价值保持较快增长,投资收益整体走高,实现价值、效益全面提升。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强化资产负债联动有利于降低人身险公司的风险敞口,提高投资组合的稳健性,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业务价值普遍增长
在负债端,各人身险公司坚持以价值为核心,聚焦期交业务发展,推动产品向多元化、长期化转型,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年报数据来看,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实现一年新业务价值337.09亿元、285.34亿元、132.58亿元、62.53亿元、50.2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下同)分别增长24.3%、28.8%、20.9%、106.8%、114.2%。
同时,各公司加强渠道建设,通过深化个险渠道转型、聚焦银保渠道价值经营等方式,提升业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在个险渠道,中国人寿新型营销模式“种子计划”有序推进,已在24个城市启动试点;平安人寿代理人渠道人均新业务价值增长43.3%;新华保险依托“XIN一代”计划的落地与实施,加快高质量营销队伍转型发展。在银保渠道,多家险企有效推进“报行合一”,强化佣金费用管控,实现渠道新业务价值率、新业务价值贡献双提升。
“以往价值贡献大部分来源于个险渠道,未来其他渠道的贡献将陆续展现。”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表示,要积极推动价值持续增长,大力推动全渠道价值贡献。
2024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引导行业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切实提高负债质量。9月,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出,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
政策引导下,各公司聚焦高质量和长期稳定发展,强化产品供给,加大保障型产品及长期分红、万能等浮动收益型产品供给力度,促进产品在资产负债有效联动上的积极作用,助力经营质效提升。其中,分红险业务快速增长。例如,新华保险分红型保险长期险首年保费从2023年的0.09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9.1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各公司均将发展浮动收益型保险列为2025年重点工作之一。
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表示,随着预定利率下调,分红险“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进一步显现,能满足客户财富管理的差异化风险和收益偏好。今年以来,个险新单保费中分红险占比超三成,后续将提升队伍分红销售能力,规划上新分红产品、丰富产品货架,推动分红险产品占比继续提升。
中国人保副总裁、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表示,将加大分红险等收益浮动型产品业务推动,丰富分红及万能险产品供给,增强浮动收益型产品销售能力,借助利率风险共担和收益分成机制,合理分散利差损风险。
跨周期投资布局深化
2024年,债券市场利率大幅下行,股票市场震荡加剧,市场环境更趋复杂。在此背景下,各上市险企以穿越周期的长期视角开展投资布局,取得良好业绩。
2024年,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5.5%,上升3.07个百分点;中国平安实现综合投资收益率5.8%,上升2.2个百分点,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综合投资收益率6%;新华保险总投资收益率5.8%,综合投资收益率8.5%。
投资收益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权益市场回暖。“公司持续加强对长久期债券各类优质资产的配置,构建稳固的固收底仓。同时保持战略定力,在权益市场低迷时也能坚定入市,2024年把握市场低点,各投资品种都取得较好收益。”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表示。
尽管2024年投资“成绩单”表现不俗,但在利率下行趋势下,险资依然需要进一步拓宽投资标的、优化投资结构。多家公司表示,将继续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把握市场机会开展跨周期配置。
随着监管层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的出台,各公司在权益市场的配置策略备受关注。2024年,中国人寿联合新华保险率先在行业发起首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设立鸿鹄基金,成功落地500亿元,聚焦二级市场优质上市公司,既有利于加强资产负债管理,解决“长钱短配”问题,又有力支持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上述两家公司再次获批200亿元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人保寿险也已获批参与第二批试点。多家公司表示,将继续坚持“长钱长投”,深入探索耐心资本投资规律,重点关注高股息股票和成长股平衡,平滑权益波动。同时做好风险管理,兼顾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平衡。
资产负债久期缺口优化
强化资产负债联动是上市险企实现稳健经营的关键。2024年,各公司以积极的资产负债联动,持续强化的久期管理,降低利率波动对偿付能力的影响,不断优化资产负债久期缺口。
中国人寿总精算师侯晋介绍,公司在资产端适时拉长资产久期,在负债端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和业务规划有效管理久期,其中,新业务中负债周期较长的普通型增额终身寿险占比不超过20%。得益于这些举措,截至2024年末,公司有效久期缺口仅为两年。
为应对利率下行及客户财富保值需求,新华保险建立了资产负债联动工作机制,不断丰富产品供给,防范利差损风险。
肖建友称,截至2024年末,人保寿险整体寿险业务负债资金成本率降至3.2%,同比下降78bps,达历史最低水平。
“在当前环境下,资产负债联动以及战略策略主动管理愈发重要。”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周瑾表示,过往的“长负债短资产”错配缺口受利率下行影响较大,所以要减少错配。落实到具体举措上,一方面是拉长资产久期,多配置长期和超长期债券;另一方面是主动降低负债久期,调整业务品种和期限结构。
多家上市险企表示,2025年,将从资负两端着手,优化产品业务结构、提高中长期投资收益水平、强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有效提升防范化解利差损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