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这些AI“弄潮儿” 创富密码何在?

策划:林洁 黄丽娜 侯恕望

统筹:黎秋玲 宋金峪

羊城晚报记者 黎秋玲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AI)无疑是最耀眼的领域之一。ChatGPT、DeepSeek相继爆火,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AI热潮,大量资本涌入,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过,相关数据显示,在众多AI创业公司中,仅有不到10%能够在成立后五年内实现盈利。

目前,广州共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约1800家,覆盖产业链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下游应用层,其中不乏在细分赛道中脱颖而出、实现盈利甚至成功上市的“弄潮儿”。

其商业密码何在?有怎样的过硬本领?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在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媒体调研行中,探访了3家AI企业,寻求个中答案。

中科开创:AI机器人天上地下闯“高危禁区”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蓬勃发展浪潮中,成立于2017年的中科开创(广州)智能科技发展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开创”),聚焦电力、新能源等领域,推出十多款能在高压、高温、高湿、高空、有毒气体等高危环境里作业的机器人,创业第六年即实现盈利。

成功的秘诀何在?“我们能坚持下来并实现盈利,(原因)就是在垂直行业逐个突破,打造丰富的产品线。”中科开创董事长欧阳开一表示。

中科开创的故事始于参与国家863课题研制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高压输电线路驻塔式机器人,这也是该公司研发的第一款机器人。其针对户外长距离输电线塔融冰后线路修复的危险工作,能有效避免人员伤亡风险,推出后在电力能源系统大受欢迎。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首先是解决安全问题,其次是高效,最后才是舒适。”谈及创业理念,欧阳开一如是说道。

如今,在产业投资资本加持下,中科开创产品覆盖了电力能源行业的各个板块。高湿度空气流通性差的地下隧道、100多米高的带电高压塔、高温极寒的无人区……这些让人类望而却步的“高危禁区”,中科开创研制的系列机器人产品安全“闯入”,它们24小时默默守护,甚至能在无信号环境中作业。

例如,超高压输电线路的传统带电检修,需要工人穿上厚重屏蔽服,在100多米高空与50万伏高压“共舞”。而中科开创的带电作业机器人,凭借国产高性能芯片和鸿蒙系统双驱动,能在不停电状态下完成地线修补,效率提升50%,更让检修人员远离电击风险。

又如,无论是高温、高湿还是有害气体环境,巡检机器人都能自主完成任务,及时输出巡检报告,发现隐患。一旦发生火情,机器人会迅速响应,精准灭火,其“巡检+消防”一体化解决方案已在多个城市广泛应用,效率提升47%,人工成本降低50%。

此外,公司锚定需求不断创新,在业内发布首款移动充电机器人。据悉,只需轻点手机,充电机器人便会沿着空中导轨,轻巧地滑到车位上方,自动为车辆充电,充电完毕自动收枪,一台机器人可对接10-20台车辆。中科开创总裁助理尚美玉表示,这种“导轨移动式共享充电”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充电桩的“油车占位”问题,还将充电效率提升了4倍,目前已在穗深不少停车场进行示范性应用。

云蝶科技: 发力“小而专”,AI赋能教育与医疗

AI点阵笔、AI智能鼠标……走进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蝶科技”)产品展示厅,“小而专,精而强”几个字精准诠释着产品理念和定位。

小小一支AI点阵笔,神奇之处在于,当记者用它在对应的纸上写字时,眼前屏幕能同步呈现纸上内容。在课堂场景中,其功能更是强大,不仅能实现AI自动判题、批阅、打分和评价,还能监测学生答题状态,反馈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答题卡壳等情况。教师通过屏幕,可实时、清晰掌握学生答题的速度、准确率、字迹等信息。

云蝶科技党支部书记、副总裁罗崇键介绍,AI点阵笔之所以如此智能,是因为其前端搭载了高速摄像头,在用户书写过程中能够收集文本写作数据,而这样一套笔价格仅100多元,性价比极高。

不仅如此,公司研发的“行知大模型”具备读文章、写教案、听课、评教学等功能,在教育领域,能极大地帮助教师提质增效;在医疗行业,则可帮助医生听诊分析、写病历、分诊等。

罗崇键表示,今年云蝶科技进军“大模型+智能硬件”领域,还开发出适用于办公学习场景的AI智能鼠标。该鼠标可一键唤起“行知大模型”系统,智能生成各类PPT、文本、图片、表格,凭借卓越的计算能力和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有望成为新一代AI办公学习神器。

云蝶科技创始人田雪松向记者介绍,通过产学研合作,云蝶科技在AI大模型、视觉识别、数字文本采集、大数据分析、专用处理芯片等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已拥有300余项知识产权,其中143项专利技术,其自主研发的音视频识别分析算法和AI大模型平台应用开发技术处于前沿水平。

“去年营收超过4亿元,预计2025年业绩及未来三年,将迎来更大提升。”田雪松表示,公司成立两年时就已实现盈利,主要的秘诀同样是聚焦垂直场景,将技术优势与行业痛点深度绑定,致力于解决行业实际问题,云蝶行知大模型已在教育、医疗、政务等多个领域落地应用。

小马智行:“全球第一股”加速自动驾驶商业落地

自动驾驶车辆,宛如一个“情绪稳定的AI司机”,载着乘客行驶在市中心的街头,以及往返机场、高铁站的高速路上……成立于2016年的小马智行,布局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自动驾驶卡车物流(Robotruck)、乘用车智能驾驶三大业务,是全球极少数实现全无人驾驶常态运营的公司,更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

成功密码何在?小马智行副总裁、广深研发中心负责人莫璐怡介绍,公司通过提供安全、先进、可靠的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技术+车辆+场景”黄金三角高效运转并形成商业闭环。

如今,小马智行拥有250多辆Robotaxi车辆,“小马智行(PonyPilot)”App注册用户数超30万,半年内每辆自动驾驶车订单量日均超15单。

此外,公司还拥有190多辆Robotruck车辆。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Robotruck自动驾驶路测里程约537万公里,货物运输量超8.63亿吨公里。“小马智行是国内首个拥有跨省(京津塘)自动驾驶重卡示范应用许可的企业,还获得了广东首张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广州市首个也是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行驶测试牌照等。”小马智行副总裁、广深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贺星介绍。

成立八年来,小马智行作为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与多家出行及物流服务运营商、整车制造商等上下游伙伴深度合作,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技术与产品的商业落地。

谈及未来发展方向,莫璐怡表示:“我们正在推动自动驾驶车辆的前装量产,与丰田、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一起正开发第七代Robotaxi,预计新车将在未来两年内批量下线。”

“新”对话

羊城晚报:为何选择来广州创业?

欧阳开一:广州的创业环境很好。对于企业来说,最关注的是产业链配套,其次是人才,然后是政府。广州有一点非常好:政府适时提供帮助,但不会来打扰我们。

田雪松:广州拥有千行百业,业态非常丰富,技术和产品容易找到落地场景。这里适合打造行业大模型和垂类大模型的应用场景,适合培育垂类大模型企业。我们也呼吁有更多政策来支持行业大模型打造,并期待广州、广东开放更多应用场景,让企业好的产品、技术先行先试。

记者手记

AI企业崛起背后

有实力有洞察亦有初心

深入走访几家成功盈利的AI企业,可以看到,它们各自独特的发展路径中,存在一些共性。

毋庸置疑的是,技术研发与创新是它们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AI技术的核心是算法和模型,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就如同掌握了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例如,中科开创基于一系列模型、算法,开发出众多垂直类应用,将AI技术融入电力、新能源等多元场景,产品卖得风生水起;而云蝶科技通过研发“行知大模型”,将AI技术赋能教育、医疗等行业,获得成功。

同时,这些企业都不约而同地表示,精准定位垂直领域、满足大众消费需求是盈利的重要因素。客户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就研发什么产品。初心都是以AI、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赋能行业转型升级。

云蝶科技创始人田雪松表示,中国是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广东更是有千行百业,每个工业类别的转型升级过程中,都有望产生一个百亿、千亿市值的AI公司。中科开创董事长欧阳开一谈道,我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众多,中科开创提供的解决方案直接切中“人员安全”与“降本增效”两大痛点,面对的是万亿市场的“刚需”,如在广东电网项目中,机器人巡检可将人身事故率降至零,云南某输电项目年运维成本从800万元压缩至320万元,降幅达60%。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AI公司创始人,本身是既懂技术又能找市场需求的科创人才,他们引领了一批顶尖的AI科学家与工程师,以及跨学科综合人才,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例如,田雪松带领5位“广漂”博士,到广州海珠创立云蝶科技。欧阳开一身边的技术团队,包括电网专家蚁泽沛、栾文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张鹏等顶尖人才。

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AI浪潮中,技术实力、市场洞察力、创新商业模式和优秀人才团队,共同构成了这些企业的崛起密码。

此外,调研中令记者惊讶的一点是,强大算力支持并不一定需要高昂成本。云蝶科技表示,其“行知大模型”,训练时用几亿参数的数据集与大模型联合微调,仅15天就推出首个版本,训练一次成本仅数万元人民币。这无疑为众多企业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发展思路。

编辑:聂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这些AI“弄潮儿” 创富密码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