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数字化活化红色资源 完善“大思政课”建设

□ 徐宏武

当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红色资源育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有助于打通知识体系、传播媒介和教育场景,更好助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红色资源的数字化活化利用是对传统红色资源的创造性再生,丰富了红色资源的内容、呈现形式和育人功能,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赋能高校思政课,对提升高校思政教学的感染力,培养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数字化活化红色资源,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在数字化技术支撑下,着力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通过构建虚拟现实场景,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等,将社会大课堂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实践经验引入课堂教学中。与此同时,借助三维动画、全息影像、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手段,立体化、形象化再现历史场景、故事细节,建立起红色文化资源和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力量的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既可以头戴VR眼镜,“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深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也可以头戴VR头盔变身为“红军战士”进入“飞夺泸定桥”的虚拟战场,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应注意的是,这种数字化活化,应充分挖掘省内外丰富的红色资源,尤其是突出对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利用,全方位拓宽学生对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感知维度,建立丰富多元的红色资源大数据库,让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不仅可以直接接触到包括书籍方志、文物古迹等在内的有形红色资源,还能在与老战士、老党员跨时空的访谈对话中,深切感悟精神品格、红色故事等无形红色资源。从这一角度而言,数字化活化红色资源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即,运用数字技术让不可再生的红色资源以声音、视频、图像等方式具体呈现,地域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得以在全国各地的高校思政课中共学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破解思政课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

数字化活化红色资源,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传统的思政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和知识主要以单向流动为主。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思政课的授课形式从文字到画面、从静态到动态、从普通图像到丰富影像的生动转化,塑造出一个个智慧型、可视化、交互式的教学场景,将原本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变为师生“互动式”的教学相长。借助数字化技术对红色资源进行实景化再造,其生动的视觉场景不仅能够更直接有效地感染和打动学生,而且有利于思政课教师讲活、讲深、讲透党的创新理论和生动实践,使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更加形象化、生动化。此举还有助于打破传统红色资源的时空限制,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参观革命博物馆、抗战遗址和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身临其境感受革命英烈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激情岁月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将数字化的红色资源运用到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应用场景中,创设不同主题的学习环境和情境,还能有效提升红色资源育人的政治功能、激励功能、塑造功能和文化功能,深层次引发情感认同与共鸣,浸润学生心灵,为培育时代新人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数字化活化红色资源,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数字技术可以提高红色资源的直观可视和互动效果,有效提升红色资源的吸引力和课程的亲和力,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从而更好实现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情感激励。教学中所使用的数字化红色资源通常以某些历史事件或者热点事件为线索展开,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延展性、融合性,更容易实现内容的全面性,使得相关案例、史料、资料、图像等信息更加全面展示出来,以便学生更全面、更方便、更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此外,数字化红色资源还能提高思政课话语的“时尚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紧跟时代潮流,强化感染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关注度、接受度、认同度。例如,成功入选全国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的红旗渠纪念馆近年来对馆藏的陈列品、纪念碑(塔)、出版物、音视频等进行了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存储、标注、关联,并进行全国联网,既让红旗渠的红色基因实现了数字化永生,也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有力地扩展了思政课的话语体系,让党的历史成为“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红色资源是历久弥新的宝贵资源,数字技术蕴藏着前所未有的活力。以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既是传承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精神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步骤。近年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依托学校双一流学科和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运用数字技术对南京长江大桥等红色建筑进行了数据采集、测量建模,用数据处理、建筑结构分析等方式,扎实助力革命旧址的动态化保护和精细化管理。此外,学院还基于线上红色资源数据库,打造了线上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研学课程,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于线上学习、研究中不断强化艰苦奋斗的思想观念,让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数字化活化红色资源 完善“大思政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