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荣成市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涉及36人的群体性纠纷,这是充分运用“法院+镇街”一站式联调联动解纷的成果之一。
“太感谢了,这块悬在我们心头几年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在拿到裁定书后,工人代表老张握着承办法官刘宁的手,再三道谢。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老张等36名工人和某水产公司负责人一见面还剑拔弩张,就拖欠工资问题僵持不下。
荣成某水产公司因经营不善,拖欠36名工人工资8千到5万元不等,这让数十名劳动者得来不易的辛苦钱,成为久居心头的烦“薪”事。多年来,工人们多次讨要,但工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彻底解决,于是在2024年年底一纸诉状将水产公司诉至荣成市人民法院。
收案后,考虑到该案牵涉到多名农民工血汗钱,若按照传统诉讼流程推进,不仅诉讼周期长、维权成本高,后续执行环节亦充满不确定性,荣成市人民法院以案结事了为导向,充分发挥“一站式”矛调工作优势,按照“纠纷哪里来,调解哪里去”的原则,将该案精准推送至被诉企业所在地的人和镇“一站式”矛调中心,全范围参与化解、全过程跟进指导,跑出纠纷化解“加速度”。
人和镇“一站式”矛调中心在收到案件推送信息后,意识到这起纠纷并非普通的经济案件,而是与36个家庭的基本民生保障息息相关的重大事项,遂积极响应,成立专门的调解小组,协同荣成市人民法院一起着手开展纠纷化解工作。
每一份工资、每一笔劳务费,都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解过程中,荣成市人民法院与镇街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互相配合。法官凭借深厚法律知识储备,针对劳动法律法规中关键条款进行解读,讲解了国家关于保障农民工权益的相关政策,引导水产公司负责人主动承担责任,尽快筹钱解决纠纷。镇街工作人员则充分利用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了解以及与当事人之间天然的地缘亲近性,在情感沟通与关系协调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温和的话语、耐心的倾听让水产公司负责人慢慢卸下了心防,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并不是想赖账,只是立马还钱确实有困难,希望对方能在还款时间上予以宽限,我们也会尽快筹钱。”考虑到水产公司经营困难的实际情况和负责人积极还款的态度,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最终,双方就拖欠工资的给付金额、时限等事项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
在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承办法官也根据双方申请在人和镇“一站式”矛调中心进行司法确认。“司法确认裁定书与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书、民事调解书一致,都具有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现场审查调解协议内容的同时,法官为当事人详细讲解司法确认的法律效力,消除当事人的后顾之忧。
至此,通过“属地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这起本有可能对簿公堂、耗时费力的集体讨薪案件,凭借府院联动的“双向奔赴”得以快速妥善解决,既免去了众多当事人在诉讼程序中来回奔波的诉累,降低诉讼成本,实现了案结事了,也充分彰显了“一站式”矛调中心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强大效能与独特优势。2024年以来,荣成市人民法院通过“法院+镇街”一站式联动模式。推动1000余起纠纷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
调处息争,无讼是求。荣成市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法院+镇街”一站式联动机制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联动防范风险、联调化解纠纷、联建实现善治”的基层社会矛盾治理模式,擎画基层治理新“枫”景。
(贾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