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开会,一位相熟的同行半开玩笑地跟我说,你们中医是‘治未病’的,‘已病’就交给我们来治吧。”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刘良在演讲时说,“其实,中医药具有完整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三防理论’。中医药千百年来丰富的实践经验,将为解决全球性重大慢病防治难题,提供中国方案、贡献‘良方’。”
会后在接受新华健康记者采访时,刘良院士进一步强调,中西医各有所长,融合集成二者优势,将造福更多患者。
刘良表示,当前,重大慢病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重,防控重大慢病成为人类医学的共同挑战。“三防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慢病防控策略,以“未病先防”理论推进疾病诊疗关口前移,提高早诊早治水平;以“既病防变”理论推进中医药协同治疗,预防疾病恶化及并发症发生;以“瘥后防复”理论推进中医药方法向疾病康复全过程延伸,减少疾病复发。
据了解,基于刘良院士团队多年的临床研究成果,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心衰等重大慢病方面,其疗效及循证医学证据,具有明显优势。
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例,其在临床上面临精准诊断及客观辨证的生物标志物不足和高效、低毒中西药物缺乏等突出问题。刘良介绍说,他带领的团队成功研发抗风湿原创药物正清风痛宁系列,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空白,体现出中医药在治疗重大慢病领域的独特价值。
“研究显示,正清风痛宁单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与甲氨蝶呤相当;正清风痛宁与甲氨蝶呤联用疗效优于单药;同时,正清风痛宁肝功能损伤率明显小于甲氨蝶呤。”刘良说,“目前,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病的药物中,正清风痛宁是唯一被纳入的中药单体化合物药物。”
据介绍,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刘良院士团队创立了正清风痛宁电致孔透皮关节腔给药、口服、肌肉注射“三联序贯疗法”,已在全国31个省市近万家医疗机构中广泛应用。
“中医与西医有许多‘不同’,中医药治疗也有许多‘未知’,只要确有疗效并且安全,阐明这些‘不同’和‘未知’,就会带来科学发现和医药创新。”刘良说。
刘良表示,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各有所长,集成两种医学的优势,融合中医学整体观与系统生物学、个体化与精准医学,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中西医融合医疗体系”, 以及基于“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的新型中医学临床诊疗新模式,将为人类医学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