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郝佳丽
“感谢杭锦后旗司法局复议股的工作人员,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我们27名务工人员要回了28万元工资,解决了我们的烦心事。”近日,务工人员朱志宏和几位工友带着锦旗专程来到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司法局,向行政复议人员表达谢意。
这一案件的办理让群众了解到,行政复议不仅是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渠道,也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
今年是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实施一周年。一年来,全区行政复议案件数量激增,行政复议被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信赖和选择。去年,全区各级行政复议机关新收行政复议案件1.1万件,同比增长164%。其中,近九成行政争议案件通过行政复议渠道解决,没有再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复议案结事了、定分止争的效果显著。
这是全区深化法治为民、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缩影。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去年,自治区司法厅紧紧抓住维护基层安全稳定“基本盘”,打造“30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制定公证“减证便民提速”若干措施,方便群众办理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法律事务;深化“法援惠民生”活动,积极为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开展“万名律师进乡村”活动,为群众提供公益法律服务18万余次;推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自治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建立一站式矛盾调处中心1263个,调解矛盾纠纷19.3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眼下正是集中采购农资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到证照齐全的农资销售店采购农资。如果遇到假冒产品,要保存好证据,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3月28日,内蒙古守威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珊来到通辽市库伦旗开展“万名律师进乡村”活动,针对春耕备耕期间群众最关心的伪劣农资维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等问题,以案说法、答疑解惑,把公共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将解纷“关口”向前延伸。
社会安全稳定是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中的一道“必答题”。自治区司法厅扛紧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政治责任,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职责,全力以赴做好防风险、保平安、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
——聚焦助力办好两件大事,在深化法治建设上持续发力。 围绕落实“五大任务”、接续实施“六个工程”、推动开展“六个行动”等重点任务,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聚焦践行法治为民,在健全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上持续发力。深化“30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进一步做实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普惠性公共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服务的便捷、高效,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开展“公证规范优质”行动,持续在“减、快、好”上下功夫,实现公证服务质量更好,群众满意度更高;推进法律援助“安心行动”,促进法律援助工作扩面提质,用法治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聚焦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在维护安全稳定上持续发力。严格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一体推进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纠纷化解、法治宣传5项工作,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人民调解护稳定”专项行动,形成矛盾风险预防化解常治长效机制,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全面排查、实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持续开展“千名干警下基层”等活动,派出108名新入职律师到司法所锻炼,多措并举充实司法所力量,全面提升基层法治服务水平。
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既是民生所盼,亦是发展之基。自治区司法厅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法治建设为抓手,以平安建设为基础,以基层基础为重点,加快推动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