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数字化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浪潮席卷下,我国众多教育学科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契机,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高校体育学科为实现教学体系创新,必须主动适应数字化改革趋势,通过构建数字化资源库,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模式丰富、增强师生互动、优化考评机制,才能更加深刻体现人本思想、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才能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促进师生共享数字化转型的红利,实现技术与教育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资源为根,推动高校体育数字化教学内容转型

首先,在高校体育教学向数字化迈进的过程中,数字化资源是实现教学内容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鉴于传统教学因教材和教师经验局限而呈现的单一性,当下互联网的普及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获取渠道。引入云端教学资源不仅有助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还能以生动画面和互动体验深化学生理解。以射箭教学为例,教师可从专业体育数据库中找到详细动作分解视频,将抽象动作直观、全面地展现给学生,避免传统教学中因学生视线受阻造成的信息传递不当。

其次,数字化资源因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再生性与共享性,一方面能够避免教学内容落伍。具体表现为,体育领域新规则、新技术、新训练方法层出不穷,通过整合网络课程、教学视频、虚拟仿真软件等数字化资源,高校在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体育学习体验的同时,能迅速将这些新元素融入体育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有助于打破高校间的壁垒,促进教学内容整体水平的提升。各高校可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便捷地分享本校特色体育课程资源,依托优势资源的交互融合,推动体育教学内容朝着更优质、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育人为本,强化高校体育数字化教学模式创新

首先,在育人为本理念指引下,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传统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常受时空限制,而借助数字化工具,教师可在课前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发布课程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预习并提出疑问;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动作要点,组织小组讨论与实践,鼓励学生实时反馈学习感受;课后,教师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为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并在线答疑,形成完整的互动闭环。

其次,应创新融合式教学模式,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通过数字化手段融合。例如,在讲解运动生理学知识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人体运动时的生理反应,让学生直观了解运动与身体机能的关系。同时,可以将体育精神、体育文化融入数字化教学内容,通过播放体育赛事背后的励志故事视频,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体育竞技所蕴含的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等精神,实现体育的育人价值。

再次,以实践拓展教学方式。基于各类数字化体育平台的便捷功能,高校可举办多样的线上体育社团活动,如线上跳绳比赛、线上健身操大赛等,并通过专属体育小程序或在线社团交流群,定期举办瑜伽、舞蹈、武术等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专业教师线上指导与成员相互鼓励下持续锻炼。

数字赋能,拓展高校体育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借助数字化手段能够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往往以教师评价为主,难以避免主观因素影响。而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参与自我评价,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运动数据和学习过程,客观分析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此外,家长也能通过关联的移动端应用,了解学生体育学习情况,形成全方位的评价网络,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其次,以数字化技术赋能构建多维评价指标体系。除了传统的体育技能考核,数字化技术可以纳入更多维度的指标。例如,利用运动传感器监测学生在日常锻炼中的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时长等数据,将其作为学生体育参与度的评价依据;还能借助学习管理系统,分析学生在线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时间、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作业完成的质量等,全面衡量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效。

再次,以数字化技术提升教学评价的时效性。传统评价方式周期长、反馈滞后。通过自动化评价软件,能实时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在学生完成线上体育作业或参加线上测试后,智能系统能立刻给出成绩与详细分析,指出问题所在。教师也能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服务至上,定制高校体育数字化教学智能档案

首先,数字化教学档案在内容构建上能更好地体现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应用数字技术,能全面追踪每位学生的体育学习历程,记录学生在课堂上体育技能考核成绩的同时,细致收录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包括参加社团运动赛事的表现、日常自主锻炼的时长与项目等。此外,档案还会保存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的阶段性评语、个性化的训练建议,以及学生自身的体育学习目标与反思总结,形成一份完整且立体的体育学习“自画像”,为当下的体育学习精准推荐个性发展资源。

其次,在学生发展支持方面,数字化智能档案将为学生升学、求职等提供有力支撑。升学时,招生单位可通过档案直观了解学生的体育特长、综合素质、运动天赋等信息,为选拔提供参考。求职时,针对对员工身体素质有要求的岗位,企业能够从档案中知晓学生的运动能力与坚持体育锻炼的自律程度,评估岗位适配性。同时,学生可借助档案回顾成长轨迹,明晰自身优势与不足,规划未来体育学习与发展方向,真正实现以服务为导向,全方位满足学生在体育学习及长远发展中的需求。

〔作者:王化龙、刘向阳,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数字化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