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琼 通讯员 陈奕希)今年以来,湟中区聚焦培育文明新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靶向治理高额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持续加大推动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力度,为湟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精神动能。
据了解,湟中区紧扣“一盘棋”推进思路,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部门横向协同”工作机制,按照“一月一主题”时序制定培育文明新风路线图,持续组织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指导各区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将抵制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纳入村规民约,充实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革除陈规陋习等内容,使村规民约从“墙上规章”变成“心上戒尺”。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统筹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形成“组织规范引领—骨干示范带动—群众主动践行”的善治新格局。
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先导作用,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湟水新声”理论宣讲团成员深入基层采取“主题宣传+文艺展演+知识有奖竞答+便民志愿服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组织开展“移风易俗知识集中宣讲”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一宣三促”等活动,切实推动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坚持分众化、精准化,聚焦村情风俗选定三个试点村,从农民群众愿接受、易实施、能见效的问题入手,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方案,定制化培育移风易俗试点村。在上新庄镇静房村推行“茶饭四道”办丧事,为丧事宴席“瘦身”,用现代文明重塑少数民族丧礼传统;在共和镇花勒城村搭建“家和驿站”,创新“两碗”办丧事和村委提供“共享桌椅”两项举措,为群众减负增效;在甘河滩镇下河湾村打造乡贤“三件套”,成立“乡贤理事馆”和“好邻里”志愿服务队,让移风易俗融入基层治理。通过“试点探路—经验凝练—全域推广”的三步战略,让“一村突破”转化为“全区共享”,推动文明新俗从“盆景”变“风景”,绘就城乡文明的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