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
很多年轻人从上海北京
赶到杭州一个地点打卡:
拱墅区体育场路356号
这里是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
他们来到这里只做一件事
发电报~
之前
一则消息让无数人感慨万千:
2025年5月1日起
杭州将全面停止电报业务
此后全国仅剩北京还在坚守
这个长达近200年的通讯工具
即将退出历史
上海坐高铁来杭州发报
90后的小孟姑娘,昨天一大早就拖着朋友,从上海乘坐高铁来到杭州。
在营业厅二楼的电报营业室外碰到她时,她正铺开一张电报纸,一笔一画斟酌着写上每一个字。
一个格一个字收费一毛四,电报费用几十年都没变过,但要求现金支付,小孟提前就准备好了零钱。
她说上海已经无法收发电报了,听说杭州也即将停止电报,就乘高铁赶了过来。
这次她一口气发了六份电报,都是发给杭州的朋友,因为上海停止收发电报,只能让朋友收到电报后,转平信邮寄到上海给她。
小孟说在爷爷和父亲的时代,他们经常发电报互通家事,“我虽是90后,没见过电报,但对它还是蛮有感情。”
她发给自己的一封电报是,“增强无线电本领,保卫祖国安全。”
00后大学生小赵也是一大早从上海赶来,他说目前国内能收发电报的地方不多了,就找了个在北京同学帮忙收电报。
同学回家时,再顺道把电报带给他。电报内容就几个字,“有事速回微信。”
他说,“电报是比较传统也比较慢一些的交流方式,用电报去展现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
本来也想给老家亲人们也发几份电报,可小赵很遗憾,“老家成都那边早停止了,杭州的电报业务也快停了,这个东西就消失了。”
单日发电报量飙升至200多份
营业厅负责收电报的黄老师,鬓边头发白了。
他说,每天大概能收到200份要发的电报,发报人有从上海坐高铁过来,也有从北京千里迢迢来的。
多是年轻人,大学生最多,偶然也有年迈的老年市民。
一旁帮忙的女工作人员比较年轻,她说,她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曾亲眼见过电报业务繁忙的场景,“那时,武林广场还在发电报……”
大家回忆,那个年代电报字字如金,从“母病速归”到“生日快乐”,每个字都承载着来不及说出口的情感。
过去,发一封电报抵得上一周伙食费,可如今0.14元/字的价格,连一份快递费都比不上。
这一延续近200年的通信方式,即将在杭州画上句号。
消息传开后,年轻人涌入杭州武林营业厅打卡,单日发电报量飙升至200多份。
杭州最后一台电报机的主机发件地电报柜子标准电码本记录着4000多个中文编码来源:都市快报、潮新闻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51-4132553
举报邮箱:scxxbwz@126.com
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