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大龄孤独症就业破局(上)|江苏首家!特殊洗鞋厂快乐“洗刷刷”打开融合大门

转自:上观新闻

4月1日早晨8点,一辆货车拉着400双鞋,停在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永丰路的一家洗鞋厂门口。21岁的孤独症青年小雨和伙伴们一起帮忙卸货,拆包裹、录系统、查外观……大家分工协作,开始“洗刷刷”的上班时光。这家名为布袜青鞋的洗鞋厂开业快满一年,被一群残疾人打理得井井有条。

工作岗位来之不易

这样的工作场景,对普通人来说很正常,但对孤独症人群而言,则来之不易。

小雨从江宁特校毕业后,一直待在家中。由于要看护他,小雨妈妈不得不全职在家,没有收入,生活更加困难。在湖熟街道“君子残疾人之家”托养后,小雨学会很多技能,自己穿衣、洗衣、去超市买日用品,持续反复的练习提升了生活技能,也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

近年来,全球孤独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孤独症发病率达1%,孤独症谱系障碍人群超过1000万人。怎样帮助如此庞大的人群?

近日,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义务教育结束后的孤独症人群急需一个稳定的职业训练场所,配套的庇护性就业也是急需的公共服务。

“让孩子走出家门,有个安全的地方融入社会,是我们最渴盼的。”小雨妈妈带着孩子辗转很多机构,最终落脚在湖熟。

“小雨,你今天这双鞋刷得特别干净,奖励一包薯片哦!”“君子残疾人之家”负责人熊富从零食柜里拿出专属于小雨的奖品。

“孤独症学员需要更多正向引导,来完成工作任务,及时奖励是诸多方法中的一个。”熊富告诉记者,小雨几年前来到机构托养,康复效果较好。和他一批的,还有很多大龄孤独症青年,为了让他们有事做,机构到处链接资源,陆续接到一些例如制作吊牌、包装红包、折叠卡牌的业务,但都是临时的,不可持续。

机构发现,京东App上有洗鞋加盟业务,主动找到该公司的当地负责人,自我“推销”。“想法很简单,想有固定订单,有稳定收入和边工作边康复的场所。”让熊富没想到,机构的想法得到京东南京公司的积极回应。

一开始,京东尝试给了50双鞋,先试试看,没想到洗得很干净,后续开始不断给洗鞋厂提供更多订单。在江宁区残联、湖熟街道办事处和社会爱心人士帮扶下,江苏首家针对心智障碍人群的助残洗鞋厂落地湖熟。团队有四名健全人和九名残疾人,他们在残健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自己的步伐。

最好的回报是自食其力

“线上下单、线下洗鞋,客户评价最重要。开业后,我们连续五个月获得客户综合评价江苏省第一名,三月份还拿到全国第一名。听说其他与京东合作的机构都是上千平方米的大工厂,这份认可是对大家努力和能力的最好证明。”熊富对未来更有信心。

“我有工资卡,每个月都发工资!”小雨也很自豪。由于学员残疾程度不同,熊富坦言,洗鞋厂采取计时制,让大家都能有一份稳定收入。工时长的学员每月能挣3000多元。厂里还优先录用两名残疾人家属,对他们人性化管理。

白天时间自由了,小雨妈妈也找了一份工作,母子生活得到改善。小雨妈妈欣慰地说:“出去工作后,我的精神状态都变好了。”

19岁的子强走进洗鞋厂,日复一日的练习,他的技艺愈发成熟,洗鞋工序也越做越快。入库细心分类,清洗、烘干、质检、打包、出库……洗鞋在他手中,成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厂里还来了一位可爱的女孩叫菲菲,她创新出了一些独特的清洁和保养方法,成为“洗鞋标兵”。工作前,她不敢与人交流,如今她逐渐学会与同事沟通协作,体会到获得报酬的喜悦。这份收入虽然不多,但对她和家庭来说,却是莫大激励。“我长大了,可以赚钱了!”菲菲在领工资时兴奋不已。从制作海鲜袋,到穿包装卡牌绳,再到如今的洗鞋项目,菲菲的收入逐渐提高,实现了人生的蝶变。

打听到这家机构“寄宿制+日间照料”托养模式,家住南京市鼓楼区的一个孤独症家庭也把孩子送到机构康复训练,希望将来孩子能进入工作状态。“儿子不愿意待在家里,到处跑,雇保姆也看不住,很危险。”学员小郝的妈妈感慨地说,“托养+就业”真正“解放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家庭”。他们夫妻曾因儿子的教育产生分歧而离婚。孩子送来托养五年,夫妻破镜重圆,父母安心上班。像这对夫妻一样,不少家庭的托养需求十分迫切。

“目前,机构托养了49人,其中11名孤独症患者。我们不想把机构做成养老院,而是想给家庭赋能,赋予他们生活勇气。”熊富介绍,业余时间,机构还带大家看油菜花、看电影。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照进现实。

服务可及性亟待提升

记者在长期跟踪采访孤独症家庭中了解到,孤独症群体成年服务机构不成规模,覆盖面小,且服务品质良莠不齐。

在熊富看来,他们的创业也才蹒跚起步,过程中还有很多坎儿。厂里最醒目的位置放着一个展示柜,摆放着曾经洗坏的鞋子。熊富无奈地说:“这双赔了800多元,那双赔了600多元,为让大家工作更细心,我们把刷坏的鞋子展示出来,作为提醒。”

虽然湖熟街道距南京市区有40多公里,但还是有很多市区家庭把孩子送来。说明残疾人托养需求很大,但有能力做寄宿制的机构不多,托养服务可及性有待提升。据悉,目前南京有17家寄宿制“残疾人之家”。由于地处郊区,场地宽裕,“君子残疾人之家”算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个,这也意味着机构的日常工作更加琐碎繁忙。采访中,熊富多次呼吁更多爱心资助,“机构设施已经老化,墙面斑驳,期待能简单出新,给大家一个舒心的环境”。

目前,该机构4000多平方米场地由湖熟街道免费提供,一半学员家庭困难,免除托养费。“差额部分需自筹,除捐赠,机构创办人君子也是一位重度残疾人,他靠在全国各地演出自筹资金。”熊富说,机构总是为资金发愁。

带钱购物、坐地铁、过马路,认识食品保质期……从“君子残疾人之家”走出去的大龄孤独症青年,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但孤独症人群的康复是终生的,机构的使命永远在路上。”已经从事九年服务的熊富坚定地说,希望洗鞋助残能产生稳定效益,将来打造一家更大的洗鞋厂,收录更多残疾人就业,让特殊家庭看到希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唐悦 文/图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大龄孤独症就业破局(上)|江苏首家!特殊洗鞋厂快乐“洗刷刷”打开融合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