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辣条属于哪个颜色灯区的食物?”“电梯被卡时能不能扒门自救?”日前,在广西兴安县第一小学的操场上,一堂由兴安县市场监管局举办的别开生面的“消费安全训练营”让500余名小学生化身为“安全侦察兵”,正在兴致勃勃地探索着消费领域的安全知识。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给蔬菜‘体检’。”在食品快速检测试验台前,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一边讲解蔬菜农残检测的重要性一边带领同学们体验蔬菜农残快速检测实验。大家一边操作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步骤。“同学们看好了,接下来试纸片就会‘说话’了,颜色变成蓝色说明检测结果为阴性,农残检测为合格,不变色说明蔬菜农残检测为阳性,农残检测为不合格。”六年级的王梓翔同学一边比对着手中的检测卡一边兴奋地说:“哇,原来农残检测这么有趣,以后我也可以帮爸爸妈妈检测蔬菜安不安全了。”
在电梯安全科普展位前,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设置“错误行为找茬”环节,通过模拟电梯突发故障的情景,故意演示扒门、蹦跳等危险动作,引导孩子们抢答纠错。在家用燃气灶具安全知识展位前,孩子们化身“厨房特工”,在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寻找灶头的“安全密码”——熄火保护装置。“这个装置能救命!”通过体验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安全装置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当“家庭安全检查员”。在电子秤体验区,孩子们轮流当起“老板”。他们学会了如何使用电子秤,如何查看强制检定合格标志。周小雅认真地说:“下次陪妈妈买菜,我也要检查商家的秤有没有贴‘合格身份证’!”
在食品红绿灯游戏区前,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罗列出生活中常见的各类食品,同学们通过判断食品属性做出选择。“辣条”落在“红灯区”后退两格,巧克力派属“黄灯区”原地不动,牛奶绿灯通行,前进三格,先到终点者为胜。通过游戏,同学们轻松掌握了哪些食品是“红灯区”食品不能吃,哪些是“黄灯区”食品,应少吃或限量吃,哪些是“绿灯区”食品,可以多吃。这种将膳食指南转化为游戏的教学方式,让“少买垃圾食品、多看配料表”等理念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今天的活动太有趣了,我还学会了鉴别保健食品要看‘蓝帽子’,购买儿童护肤品要认准‘小金盾’,我会把这些知识告诉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三年级的陈思雨同学在活动结束后开心地说着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就像安全防护盾,既教会孩子自我保护,也通过小手拉大手影响更多家庭。”兴安县第一小学校长陈艳梅深有感触地说。
兴安县市场监管局创新打造“消费安全移动课堂”,通过情景模拟、实验体验、闯关比赛等形式,为孩子们带来沉浸式安全知识体验,让孩子们一个个化身为“消费安全小卫士”。“打破传统的单一宣讲模式,把知识藏在游戏里,让学习变得更有趣,这是我们设计活动的初衷。”兴安县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今后,我们将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探索创新更多的宣传形式,让消费教育真正‘活’起来。”(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