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天哪,你们是怎么找到的?万万没想到还能找到。”4月1日,在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乌拉特后旗边境管理大队宝音图边境派出所内,上演了一幕失而复得、令人动容的场景。当梁某接过丢失了超过7个月的发电机时,他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惊喜与感激之情。
2024年9月5日,梁某报警称其价值5万余元、放置于施工现场的发电机疑似被盗。接警后,民警迅速前往现场进行调查。然而,由于施工现场位于偏远戈壁,并不具备封闭条件,加之长时间无人看管,警方认定此为遗失而非盗窃案件,因此无法立案。“发电机5万多块钱呢,我半年的血汗钱呀!”梁某得知无法立案调查后直叹气。
“虽然不能立案,但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为您寻找!”面对梁某的失望与懊悔,民警们坚定地承诺道。
茫茫戈壁滩上没有摄像头,发电机丢失一点线索都没有,寻找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梁某只觉得民警的话不过是走过场的客套话,发电机肯定找不到了。
面对广袤的2360平方公里辖区及分散居住的牧户,宝音图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没有丝毫迟疑和退缩。“挨家挨户找,答应群众的事情就一定要全力以赴!”民警们利用下乡走访、边境巡逻、执法办案的时机,逐个摸排发电机丢失期间进出边境辖区人员车辆和辖区外围废品回收站,然而经过4个多月仍一无所获。
民警走访群众寻找线索。(资料图)随着时间推移,案件似乎陷入了僵局,但民警们并没有气馁。他们时不时聚到一起研究“案情”。
“发电机丢失的地点荒无人烟、人迹罕至,外地途径的人员很难注意到小小的发电机,丢失的发电机很可能还在辖区内,但为什么没有一点线索呢?”“会不会是因为捡拾者害怕承担法律责任,思想上有所顾虑,导致咱们走访摸排无功而返呢?”“有道理!”一次“头脑风暴”让民警们找到了新方向。
民警在二次走访摸排中为群众普法,打消捡拾者的思想顾虑。(资料图)民警们马上开启了第二轮的走访摸排,这次摸排把重点放在辖区的牧户。通过向辖区牧民详细讲解遗失物与被盗物的法律界定问题、侵占罪与盗窃罪的区别以及法律责任等问题,打消捡拾者的思想顾虑。同时,派出所民警还自掏腰包,对提供线索者或捡拾并主动归还者给予现金奖励。没过多久,捡拾者傲某主动归还了发电机。
“说实话,听说不能立案我就已经放弃了。我觉得你们天天那么忙,我这点事都没立案,咋可能分心帮我找呢。真没想到你们为我的事大费周章,你们真的是把人民放心上的好警察!”听完民警找发电机的经过后,梁某感激道。
民警帮群众干活。(资料图)民警帮助群众打扫院子。(资料图)群众利益无小事。多年来,宝音图边境派出所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切实提升辖区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安寅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