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全省上下的重大政治任务。即日起,“北京西路瞭望”推出“挑大梁·市县展担当”笔谈专栏,约请各地党员领导干部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所在地区工作实际,谈体会、谋思路、亮实招,努力以更强担当、更优作风、更好形象共同落实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
来稿请投邮箱:bjxl666666@163.com,稿件篇幅不超过2500字,提供3至5张配图。
今日刊发淮安市清江浦区委书记 、区长赵洪涛的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完成“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并希望江苏在挑大梁中要着重把握好“四个着力点”。清江浦区作为江苏的一份子、淮安的中心城区,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四个着力点”的深邃内涵、实践要求,坚定信心“勇挑大梁”,创新作为“多作贡献”,不折不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落地见效,以实干实绩交出高质量跨越发展过硬答卷。
坚持产业强区,在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
清江浦区作为淮安中心城区,在全市范围内最有基础、最有条件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独特优势,坚持产业强区不动摇,坚定不移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在淮安成为江苏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生力军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坚定不移强产业。策应全市“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建设,突出都市型工业发展方向,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主导产业规模,深入推进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引商,精准引育一批科技型项目,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支撑。
二是发挥优势抓创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用好高校资源集聚优势,发挥天士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正大清江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支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产学研校地、校企合作,扎实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把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与时俱进促融合。积极融入全市“1小时工业配套服务圈”,依托金融中心、数字经济产业园等载体,围绕工业设计、现代金融、检验检测、物流电商等重点领域,培育打造更多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快补齐产业配套服务短板和紧缺环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进。
保持战略定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当先锋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唯有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的指示要求,用好用活既有改革经验,紧扣市委“151”改革攻坚行动部署安排,围绕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我们将继续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创,以高水平改革开放成果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一是持之以恒破解空间要素瓶颈。围绕解决好“空间要素足不足”的问题,高质量完成清江浦经济开发区西安路片区全域清理,稳步推进盐河街道“退三进二”,加快黄码港产业园、武墩街道、和平镇集中连片土地收储,力争年内形成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用地不少于4个,为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留足空间。
二是蹄疾步稳推进国企平台转型。优化党委领导下的“管委会+公司”模式运转,加大全员竞聘上岗、过程考核奖惩、绩效统筹分配力度,持续增强园区队伍活力、产业发展动力;以国资管理十项重点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国有企业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动城投、产发、融投三大国企平台将主营业务向城市运营、产业发展、片区开发等重点领域聚焦,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贡献度。
三是抢抓机遇拓展开放发展空间。发挥好黄码港这个大运河沿线最大内河港口连接东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快水上物流中心、智慧物流港建设,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平台经济,不断提高快速通大海、接上海能力,在深度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开辟新赛道、拓展新空间、激发新活力。
四是坚持不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把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作为重中之重,严格执行涉民营企业检查“七条铁规”,及时回应解决企业的呼声和诉求,围绕企业融资、用工等突出需求,精准开展政银企对接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为企业提供“点对点”“清单式”服务,真正把“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理念落到实处。
深耕主责主业,在提升现代化城市品质能级上做主力
坚定扛牢“展示淮安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窗口”的使命担当,抢抓有利于中心城区建设发展的新机遇,高效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完善城市配套、提升城市品质,真正让高品质、现代化得到充分体现,加快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一是提升建管水平。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用好房票安置3.0版的经验,统筹推进“房票”安置、住房“以旧换新”、改善型住宅建设,有序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持续深化城市“灰色”地带、“边角”空间治理,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升中心城区的现代化建设水平。
二是彰显功能特色。严格落实市委“优化提升服务业态”的任务要求,立足中心城区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稳步推进淮海、水渡口“两大商圈”提档升级,积极拓展首发、首店、首秀、首展等消费场景,因地制宜谋划打造1415、御码头等特色街区文旅消费品牌,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更好彰显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功能品质。
三是打造宜居环境。严守“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围绕解决好“环境治理系统性够不够”的问题,深入践行“三个千万不能”,更大力度推进生态环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纵深推进无废城市、无废园区、无废街区建设,推动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持续变好、宜居水平持续提升。
践行为民宗旨,在高水平推进幸福平安建设上作示范
我们将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是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健全和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本地劳动力技能精准化培训提升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和群众就业需要,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就业,帮助更多群众拥有更好更稳定的收入。
二是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尤其突出教育这一“最大民生”,全力加快“县中振兴”步伐,系统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为抓手,深化基层医疗资源整合、医疗机构差异化发展,大力实施“医养结合”“医育结合”发展新模式,不断扩大普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高效推进社会福利、公益慈善、济困救助等工作,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三是守牢稳定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效工程,组织开展矛盾隐患大排查大化解行动,全面推广“社区110”融合共治模式,加快构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村居报告、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全闭合机制,营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社会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江苏明确“四个着力点”的同时,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我们将深刻认识和把握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党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全方位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快打造一支与现代化建设相匹配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胜势。
(作者系淮安市清江浦区委书记、区长赵洪涛)
图片 | 清江浦区委宣传部
编辑 | 谷雨
责编 | 倪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