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莫让“游烟”毁了游玩

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莫让“游烟”毁了游玩

去博物馆游玩,吸烟者在门口点烟,“游烟”弥漫在游客队伍中;走在景区路上,前面有人“吞云吐雾”,烟雾烟味随风“糊”你一脸……你有没有在路上被迫吸过“游烟”?遇到这种情况时你会怎么办?

日前,“上海对边走边抽烟的‘游烟族’出手了”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冲上热搜第一。

近年来,随着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室内不能吸烟已成共识,而且逐渐成为常识。和“有屋顶”的公共场所相比,室外那些行走的“游烟族”,不仅危害他人健康,还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市容环境和出行体验。

上海市是国内最早实施地方控烟法规的城市。统计显示,上海市成人吸烟率已由2010年的近27%下降至目前的19.2%,但其2500万左右的庞大人口基数,城市人群二手烟暴露率仍可达到47.6%,其中以“游烟”问题更为突出。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10000名受访者中,近六成市民表示经常遭遇“游烟”。

推进无烟健康环境建设,让人们在室外也能免受二手烟困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室外“游烟”随机性大、范围更广,治理难度更大。是“一刀切”地全面禁止?还是有管理、有步骤地疏堵结合?考验智慧和魄力。

今年3月中旬开始,上海市在外滩、武康路、豫园商城等8个中外游客集中、人群密集的“网红”地标场所实施控烟示范行动。路边张贴“控烟”海报;商户室内摆放“禁止吸烟”提示牌;绘制吸烟地图,方便吸烟者寻找吸烟点;景点街边每隔一段距离,会有一位志愿者对正在抽烟的行人进行劝阻……从报道情况看,上海市室外“游烟”防控由属地街道、卫健等多单位联合开展,目前以宣传倡导为主。既不罚款,也不强怼,主打一个“劝你善良”,这波操作确实值得点赞,不少网友留言,要求全国推广“上海模式”。

控制二手烟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也需要每个人行动起来,积极响应。日前,杭州一女子在微博发文称在餐厅劝阻吸烟时发生纠纷。她看到店内有人吸烟上前劝阻,但被多名男子“围攻”,被怼“不想闻烟味为什么要出来吃饭”。事后女子收到了许多网友的支持,也遭遇了一些恶意攻击。在公共场所抽烟本已不对,倒打一耙更是无理取闹。正如媒体评论的那样,真正该被怼的,实际是在室内餐厅自由吸烟的人,其行为涉嫌违法,本应自觉接受批评和处罚,凭什么要求别人容忍?

控烟是法治与文明的共进。近年来,在公共场所因游客吸烟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针对室外的“游烟”行为,除了“劝你善良”之外,究竟能不能处罚呢?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大控烟力度,运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根据《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目前市民和游客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年宫、医院、体育场馆、演出场地、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人群聚集的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区域等公共场所,发现“游烟”,可以拨打12345热线进行举报,违者个人最高罚款200元,场所最高罚款3万元。

当前,控制“游烟”还有不少难点需要突破。比如,如何让“室外不随处吸烟”理念更深入人心,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吸烟点,有效劝阻“游烟”、引导吸烟者在指定点位吸烟,如何加强法定禁烟场所的执法力度……

春和景明,正是外出踏青游玩的好时节。在不少景区景点里,经常看到有游客捂住鼻子、快速超过前边的“游烟”者。这一幕,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也是无声的提醒:莫让“游烟”毁了游玩。(尹贵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莫让“游烟”毁了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