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专家解读之二丨紧扣新形势新要求 系统擘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蓝图”

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紧扣“覆盖各类主体、制度规则统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目标要求,对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作出了系统部署,稳步提升社会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融合效能,从而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秩序、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更加注重创新,增强社会信用体系发展“驱动力”。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重要保障。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创新不仅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

一是制度创新。《意见》首次正式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制度规则统一的目标要求,以制度集成创新为引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制度框架更加完备。覆盖五类主体是驱动构建服务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前提,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开放流通是融合应用的基础,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和治理机制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管理要求,市场化社会化水平提升是有效支撑信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五个方面共同构建起新时期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

二是要素创新。《意见》将信用信息单独成篇,破局数据要素价值化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定位为新生产要素,迅速成为全社会共识。《意见》适应这一变化,把夯实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基础作为突破口,从供给端的数据归集共享,到需求端的数据开放流通机制创新,以应用为核心提出了体系化的政策举措,如严格界定公共信用信息范围、定期开展归集共享质效评估,制定公共信用信息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流通准入标准规则,探索建立公共信用信息价值收益合理分享机制等,这些将有利于更好地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三是技术创新。社会信用体系数字化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内核的数字经济重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势态,也深刻影响着社会信用体系的运行基础。《意见》更加强调要增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体现数字经济特征的社会信用体系能够实现信用信息归集的多维化、信用信息共享的平台化、信用产品供给的多元化以及信用新型监管的智能化,丰富信用制度和信用手段。另一方面,在催生数字经济模式创新的同时,也推动了传统社会信用体系中“增信、评信、守信、用信”的机制变革,进一步发挥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

更加注重协调,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引力”。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重点转向规范发展、深化应用、普惠共享的新阶段,为此,在发展定位上,《意见》准确把握新阶段的特征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共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更有效、更均衡地实现提质增效。

一是统筹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在政府和市场关系中,政府作用具有主动性,市场作用具有自发性,《意见》对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意见》将政府“放得活”又“管得住”贯穿始终,通过建立宏观信用制度体系、提供多元化公共服务、强化信用监管和治理、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等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创新信用评价、信用评级、信用评分、信用报告、信用核查、信用管理、信用咨询以及环境、社会和治理评价等业务模式,有效支撑信用经济发展。

二是统筹好“信用状况”与“评价应用”。建立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是更好发挥信用制度基础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抓手。《意见》进一步厘清各类公共信用评价的关系,明确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为基础,健全各地区、各行业信用评价机制。在市场准入、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招商引资、资质审核等公共管理领域,以及网络主播、自媒体、网络信息内容多渠道分发服务机构(MCN机构)等新兴业态中,统筹推动各类评价科学综合应用。

三是统筹好“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意见》直面社会治理重点环节,坚持信用奖惩合理合法的总原则,提出了推动出台社会信用建设法,加强信用政策出台前的综合评估,防止信用管理措施泛化滥用;构建全方位的信用激励政策环境,对失信惩戒措施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实行清单化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加强司法机关、行业主管部门、信用服务机构等修复协同等多种举措,努力实现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的协调互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发展跃上新台阶。

可以预期,《意见》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顶层设计和纲领文件,立意高远、导向清晰、部署周密,在总结和凝练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安排和部署,必将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作者 张子方 源点信用总编、高级研究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专家解读之二丨紧扣新形势新要求 系统擘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