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月31日发布的数据,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升至去年4月以来的一年最高,比2月高出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站上荣枯线。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称,3月,中国制造业扩张速度达到一年来最快,显示出中国出台的一系列宏观政策正在推动经济继续回升向好。《华尔街日报》称,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以一年来最快速度扩张,在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之际,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展现出活力的又一个迹象。
在3月31日发布的制造业PMI 13个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均比2月出现上升。香港《南华早报》引述荷兰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宋林的观点报道称,这些数据表明,到目前为止美国加征的关税对中国出口商的新订单尚未产生明显影响。凯投宏观中国经济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说,3月制造业PMI数据表明,到目前为止,面对美国的关税措施,中国的出口仍然保持着韧性。
国内市场机构东方金诚分析师闫骏告诉《环球时报》记者,PMI各分项数据中值得注意的是新出口订单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49.0%,明显高于过去10年48.1%的历史平均水平。这一方面表明当前外需仍有较强韧性,另一方面也显示外部经贸环境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尚不明显。
另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3月,零售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明显上升,且均升至52%以上。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经济师武威解读数据时表示,这些数据表明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政策效果正在显现,以旧换新叠加消费补贴对居民线下消费发挥了带动作用。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各项重点任务之首,并明确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CNBC称,中国政策制定者已承诺加大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力度,以实现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闫骏认为,3月制造业PMI指数在扩张区间继续上行,显示一季度宏观经济延续偏强走势。他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增长将达到5.0%至5.2%左右。
最新消息显示,中国正陆续出台新措施,以巩固经济不断向好的发展势头。财政部3月31日发布公告,2025年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积极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财政部表示,这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提升银行的稳健经营能力,有利于银行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为国民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华尔街日报》称,向银行系统注入数百亿美元将有助于国有银行向实体经济发放更多贷款,这也是中国政府为提振经济采取的更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之一。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向国有银行注资是决策层一次具有前瞻性的工作部署,体现出通过财政手段增强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战略意图,并提升国有大行长期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未来在支持“两重”“两新”、推动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以及一系列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根本上来说,这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回稳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