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如意
清晨的白洋淀,晨雾还未散尽,70岁的鸟类摄影师赵克琪静悄悄地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下了青头潜鸭在水中育雏的照片。赵克琪是雄安新区安新县端村人,从小就在水边生活。这几年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中的鸟、水中的鱼都多了起来,“小时候的白洋淀又回来了。”
城与淀应该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8年来,雄安新区持续推动生态治理、公共服务和安居工程。如今,300米进公园,“推门见绿”成为常态,家门口来了名师、名医,老字号加盟让雄安有了“烟火气”,“此心安处是吾乡”正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图景。
雄安新区悦容公园内的仿古建筑(3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3月25日,家长带着孩子在雄安新区容西片区贤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子活动室玩耍。新华社发
一淀碧水润新城
清晨,雄安新区白洋淀宽阔的水面上,成群结队的水鸟惬意地栖息、觅食,一幅和谐自然的天水一色画卷尽展白洋淀春天之美。
安新县端村镇大淀头村由一座桥与外面大堤相连,是典型的水乡村庄。白墙黑顶的房屋,绿树依依的村道,碧水绕村的大淀……都是别处难得的景致。大淀头村村民赵艾乐告诉记者,大淀头村能有今天着实不易。这些年,村里铺设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站。村民也养成了较强的环保意识,“这里路边很少见到垃圾,大家提着垃圾袋从家里走出几十米扔垃圾。”
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白洋淀被誉为“华北明珠”。雄安新区设立后,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推进,雄安新区实施科学补水、生态清淤、百淀连通、退耕还淀、严密防洪五大工程,使白洋淀水质发生历史性变化,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
鸟类和鱼类是最好的“生态试纸”,目前野生鸟类从新区设立前的206种增至295种,野生鱼类从27种增至48种,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
先植绿、后建城,“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始。在雄安新区,“生态”要素持续聚 集——郊野公园、悦容公园等一批高品质休闲设施投用;累计造林48.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35%;“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已具雏形;三百米进公园,一公里进林带,三公里进森林,处处是游园……对居民而言,既可以去体会淀波风光的野趣,也能在城市休闲中“推门见绿”,品味慢生活。
搭建京雄“连心桥”
从北京到雄安工作的闫先生最近在与孩子一起准备实践课作业。他的孩子在雄安史家小学读四年级,英语老师要开始讲授关于美食的内容。家长和孩子准备一起制作关于雄安美食“驴肉火烧”的英语卡片。
这堂课还另有玄机。在雄安史家小学的课堂上,通过摄像头、麦克风、收音器、大屏幕,学生们还会连线北京史家小学,两地共上一堂课。课堂上,学生要学习点餐用语。北京菜和雄安美食都被纳入进来,北京烤鸭、铜锅涮肉、驴肉火烧等美食的照片和对应的英语表达都出现在黑板模拟的餐桌上,京雄两地学生有机会互相了解对方的饮食文化。雄安史家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雄安史家小学与北京共同完成“双师课堂”教学实践30余节,现已涵盖一至六年级全体师生,实现“不在同一教室,但在同一课堂”。
雄安史家小学、雄安北海幼儿园、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和雄安宣武医院,是北京援建雄安新区“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目前均已开学、开诊,稳步运行。2024年9月,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教育集团揭牌成立;雄安宣武医院门诊量累计达25.5万人次……“三校一院”搭起京雄“连心桥”,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正持续惠及疏解人群及当地居民。
公共服务还体现在日常休闲体育活动的供给上。3月30日,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一场两馆”组成的雄安体育中心正式投用。暖阳下,雄安体育中心的三座建筑宛如三枚印章,错落钤印于巨幅山水画卷之上。体育场弧形屋面向天际舒展,方圆之间尽显中华风范。
作为雄安新区重要的体育活动配套建筑群,雄安体育中心具备承接高规格国际赛事、演出活动、会议会展的能力。这里还将成为一座面向全城人民的综合性体育公园,满足市民健身锻炼、休闲放松、购物消费、家庭聚会等各类人群、全年龄段的多样需求。在此规划指引下,开业后,雄安体育中心就迎来首个重要赛事——雄安国际女篮邀请赛。同时,开业嘉年华中还有全民健身公开课、少儿足球赛、少儿戏剧节、体育主题市集、车展等丰富多彩的互动表演活动。
升起腾腾“烟火气”
由“一张图”到“一座城”,雄安新区的现代化城市框架加快形成,新建片区升起了腾腾的“烟火气”。
“来,尝尝这杯明前茶,能闻到茶叶的香气吗?”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双文街边的张一元茶叶店里,老板李浩热情地招呼记者。
李浩出生于1986年,从事茶叶经销已有10年。作为百年品牌张一元的加盟商,他已经开了5家店铺,“容城县城有两家,容东片区也有两家,还有一家在保定徐水区。”双文街这家茶叶店有散茶、预包装、成品礼盒等100多个品类,店铺正对着温德姆酒店,周围还有电建智汇城的写字楼。李浩说:“这儿地理位置好,附近会有许多商旅办公人员,能带动茶叶的销量。”李浩是容城本地人,现在全家住进了位于容西片区的安置房,“雄安变化很大,我们本地人也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张一元茶叶店所在的雄安中华老字号特色街区,由雄安新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与雄安集团城发公司共同打造。该特色街区已签约入驻品牌共计18家,其中张一元、天津迎宾、中茶、六必居、桥头火锅、永盛斋、回力已开始试营业。一批老字号在“未来之城”焕发新的生机。
当暮色笼罩雄安新区,城市灯火次第亮起,属于夜晚的另一种生机悄然萌发。在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二楼的一间教室里,20余名学员正凝神端坐,观摩书法老师示范握笔提按的技巧。“跟着专业老师学运笔,越练越觉得汉字里藏着山河气象。”夜校“全勤生”王云腾说,他从北京高校毕业后来到雄安,初来时缺少朋友,现在每周和同学们练字唠嗑,倒像回到了大学社团。43岁的康颖是容东就业服务中心主办的新市民夜校的常客。雄安新区建设启动后,她开始面临工作生活的调整。“总不能坐吃山空吧?实用课程我都报!”她的学习清单令人惊叹:无人机拍摄、插花艺术、网络营销已结业,古琴和平面设计正要进行。
人间烟火气,最能抚人心。这种烟火气属于回迁居民,属于“新雄安人”,属于在雄安的每一个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雄安新区开发面积累计超过202平方公里。容东、容西、雄东等新建片区高品质绿色建筑集中成片,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已具雏形。新建片区已建成200多个社区便民服务场所,群众购物、休闲等基本需求在步行“15分钟生活圈”内就能满足,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座高质高标的发展之城,也应当是一座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建新城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8年前种下的“千年大计”种子,如今结出了动人的果实。
亲历者说
雄安新区容西工人文化宫项目建设者田静:
在“未来之城”
逐渐找到归属感
本报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孟春影
河北秦皇岛人田静,自201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奔波于基建工程建设一线,先后参与过沪昆高铁、赣深高铁等项目。去年来到雄安,参与中铁十六局容西工人文化宫项目建设。尽管来到新区还不到一年时间,但是田静已经有扎根雄安的打算。“把孩子接过来上学,
就是考虑未来能在雄安安心扎根。”田静说,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这样的决定,一方面是在新区享受相应的疏解企业政策,孩子入学十分便利,另一方面是因为对比她之前工作过的城市,她深切感受到雄安新区的与众不同。
去年初夏的一个周末,田静和同事一起去了白洋淀,那是她第一次看见白洋淀,碧波荡漾,芦苇丛生,成群的白鹭在水面上翩跹起舞。登上新建的生态观测塔,极目远眺,只见万亩荷塘与芦苇荡交织成绿色海洋。等到傍晚返程时,夕阳将淀面染成金色,成群的野鸭从船边惊飞……“那种如画的景色就在眼前,让人难忘。”
“雄安新区通过质量优先的建设标准、生态智慧的发展路径以及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战略定位,走出了一条与传统城市建设截然不同的新路,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创新思维和长远眼光。”田静表示,光从新区的生态治理,从白洋淀这几年的变化,就能感受到“未来之城”发展的魅力。
孩子的教育更是令田静放心。“孩子就读于容西祥辉幼儿园,春季开学后我参加过一次家长会,老师们十分重视对孩子习惯、品格、兴趣的培养,我很欣喜。最关键的是现在孩子就在我身边,我能够参与孩子的成长。”田静现在居住的尚善园小区,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从小区出发,步行五分钟即可抵达贤溪社区卫生院,享受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容德初级中学、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雄安校区等优质教育资源近在咫尺,让孩子未来的求学路更加便利。
“一天一个样,雄安新区建设这几年,变化很快,配套服务越来越完善。”目前,田静参与的容西工人文化宫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推进,整个项目包括职工文体中心、职工服务中心等。其中,职工文体中心内剧场、综合运动馆、游泳健身馆和电影院等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她说:“这里紧挨着容西片区安置房,是市民未来生活的重要服务配套设施。现在我是建设者,将来我是直接受益者。”
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田静也做好了规划,她期待能够深度参与雄安新区的科技创新与智慧城市建设。“从建设雄安到生活在雄安,我逐渐找到了归属感,这里就是我的家,我期待这里建设得越来越好。”
(受访者供图)
责编/李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