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3月31日晚,北京人艺小剧场话剧《赵氏孤儿》第三轮演出最后一场在观众如潮的掌声和叫好声中落幕。这部由北京人艺著名演员何冰执导的作品,不仅延续了2003年林兆华版的艺术基因,更以独特的创作理念和对戏剧的赤诚,成为当下话剧舞台的现象级作品。从一场业务考核到正式演出,从老一代艺术家的表演哲思,到新生代演员的破茧成蝶,《赵氏孤儿》的诞生与延续,也折射着北京人艺薪火相传的“传帮带”精神。
何冰担任北京人艺小剧场话剧《赵氏孤儿》导演。李春光摄“老带新”把业务考核变成舞台经典
《赵氏孤儿》的缘起颇具戏剧性。2023年,北京人艺青年演员金汉、周帅在业务考核中表演了《赵氏孤儿》片段,他们身着现代西装演绎战国故事,让曾在2003年林兆华导演版《赵氏孤儿》中饰演程婴的何冰眼前一亮。当年,何冰曾是把金汉、周帅招入北京人艺的考官之一,此时作为业务考核的评委,他看到两位年轻演员的成长和进步非常欣喜,一个劲称赞:“特别好,特别来劲!”
北京人艺小剧场话剧《赵氏孤儿》剧照,李春光摄恰逢北京人艺启动“青年演员培养计划”,院长冯远征诚邀何冰担当重任,他欣然应允:“我受北京人艺恩惠这么多年,无以为报,所以培养年轻演员这事儿我责无旁贷。”而且北京人艺一向有“老带新”的传统,何冰说:“老演员和年轻演员有亦师亦友的关系,北京人艺的表演学派也就是靠口传心授这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作为一个老演员,我有这样的职责,把自己对表演的感悟传递下去。”
尽管自认非职业导演,但自称“表演教练”的何冰,凭借着对表演的赤诚热爱和对剧院的责任使命,带领青年演员从首轮演出30天高强度排练,到如今已经第三轮演出,在每一次排练和每一场演出中不断磨砺和提升,让曾经的业务考核片段蜕变为大受观众欢迎的经典之作。
在这个过程中,何冰始终强调:“我是个表演教练,我跟大家一起工作的目的,是让大家练习表演的基本功,并把每个人的演剧观放在一起,但戏剧的核心是由演员、空间与观众共同组成的,任何排练和教学,最后必须得见观众。”
鼓励演员自由生长尽情绽放
“冰哥说:表演是一场盛宴——这是我们在进这个剧组以前从未听到的说法。”《赵氏孤儿》剧组中的人艺青年演员们感慨,何冰的指导让他们“重新理解了舞台”。
在青年演员眼中,何冰把排演和演出都视为“自由与挑战并存的课堂”,他拒绝灌输固定模式和刻板指令,更不让演员们模仿自己,他常以“歪理邪说”自嘲个人经验,鼓励每个人都在场上“自由生长,尽情绽放”:“真正的舞台节奏应掌控在演员手中,当他们内心充盈,时间便不再是束缚。”这种信任与放权,让青年演员在舞台上展现出惊人的成长。
北京人艺小剧场话剧《赵氏孤儿》剧照,李春光摄每晚演出结束,何冰都会毫不吝啬地给予演员们极大地肯定:“太棒了!”他说:“我不为结果喝彩,只为敢尝试的勇气鼓掌。作为演员,胆量越大,对自己开发的越深刻,才能在舞台上闪闪发光,呈现出最好的自己!”这种鼓励对年轻演员们意义非凡,大家都说:“我们其实知道自己还有不足,但何冰老师的支持让我们更自信!”
要将林兆华的表演理念传下去
“大导林兆华的戏剧审美与表演理念影响了我一生。而且我这辈子跟他排了这么多部戏,《赵氏孤儿》对我的影响最深!”何冰对《赵氏孤儿》这部作品的热忱,也饱含着他对林兆华导演的深情。
在给年轻演员排戏过程中,何冰经常提到林兆华导演和20年前那版《赵氏孤儿》。2003年,林兆华不仅将真牛骏马、瓢泼大雨、三万块方砖、上百名群众演员等审美奇观,都搬上了人艺舞台,不仅观众看得目瞪口呆,就连演员们也都大受震撼。而且林兆华对表演的态度,更是让何冰振聋发聩、永生难忘:“我记得那会儿林兆华先生无数次在排练厅批评我、指导我,他说何冰你总是把一句话说成好多句。这在我心里种下了一个种子,就是演员在舞台上说台词时,要有核心表达,所有台词的断句与处理,必须围绕核心表达,才能像团雪球般凝聚力量。”
林兆华导演对“演员要说人话”的要求,更让何冰在经受巨大冲击同时顿悟表演的本质:“可以说从那个戏开始,我才对表演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直到今天,这句话我始终铭记在心,也特愿意把这些分享给年轻演员们。”
“大导林兆华现在年事已高,不能亲自来给演员们讲了,但我特别希望把自己的体会传递给人艺的新一代,我通过排戏给他们讲,他们就能多少了解到一些。”何冰再三强调:“林兆华先生在北京人艺绝对非常重要,他的贡献太大了!”
何冰担任北京人艺小剧场话剧《赵氏孤儿》导演,李春光摄从两年前的考核片段到如今的三轮热演,《赵氏孤儿》的蜕变印证了何冰的初心:以戏剧为媒,让青年演员在实战中“等花开”,让老一辈的艺术精神在人艺舞台上生生不息。正如他所言:“每天坐在台下,看到他们在舞台上绽放,看到观众全情投入,我的心也是满满的,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