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
今日起,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自6月30日起降低住院预交金额度。这是我国医疗服务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这两项改革举措。这是医疗机构持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体验的具体行动。
官网截图看病就医是群众的“心上事”,也是政府部门的“上心事”。取消门诊预交金可以让患者在门诊就医时更加自由地选择支付方式,更加从容地安排就医。降低住院预交金额度则直接降低了患者住院的资金门槛,患者无需为筹措高额的预交金而发愁,能够及时接受治疗。
取消门诊预交金和降低住院预交金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上世纪80年代,医疗信息化程度不高,为了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缴费等候时间,医疗机构相继设立了住院预交金和门诊预交金。时过境迁,随着医改的深入,我国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医保报销大大减少了患者自付比例,缴费方式也更加便捷多元,预交金制度已经不适合如今的实际情况。
当然,从医疗机构角度看,取消门诊预交金和降低住院预交金,可能会对其资金流转产生一定影响,带来垫资压力大等问题。这需要医保、财政等部门同步提高医保资金清算结算效率,加快支付方式改革,防止医院因垫付费用过多影响正常运转。与此同时,医疗机构要优化医院内部运营管理机制,提高运营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避免依赖预交金维系现金流的运营模式。还要鼓励探索基于个人征信的信用就医模式,防止恶意欠费。
取消门诊预交金和降低住院预交金,体现了民生温度,彰显了为民情怀。期待相关政策实施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到位,提高群众对医疗体系的信任和满意度。医疗机构也需要多措并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供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服务,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