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间,广东豪美新材(股票代码:002988)公告了2024年度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72亿元,同比增长11.46%;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提升15.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2024年豪美新材汽车轻量化铝型材业务以近40%的增速成为核心增长引擎,叠加与凌云股份海外建厂的战略落地,豪美新材正以“技术+全球化”双轮驱动,加速打开新能源产业链与新兴市场成长空间。
在企业发展的快车道上,豪美新材以切实行动彰显股东回报理念。2024年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组合拳,全年累计向全体股东派发9,878万元红利,并同步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同步实施308万股战略回购,回购总金额4499万元。整体分配规模占归母净利润的比重达68.66%。豪美新材的“组合拳”不仅展现了公司稳健的盈利能力和充裕的现金流,更凸显出上市公司对股东权益的高度重视。
业绩稳增,汽车轻量化业务引领结构性突破
2025年2月,全国汽车销量、库存情况等数据公布,车企新车型持续发布,居民购车需求持续释放,汽车市场热度延续,市场表现持续向好。2024新势力10强中,理想50万辆摘冠,问界位列第二,年度“黑马”小米汽车以超过13.5万辆的销量成绩进前八。
作为一家轻质高强铝基新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豪美新材2024年营收与净利双增的背后,是主营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年报显示,汽车轻量化铝型材业务实现营收17.7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55%,占比提升至26.6%,成为公司增长的核心动能。这一成绩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对轻量化材料的强劲需求。
据第三方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汽车铝型材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豪美新材作为国内高强铝轻量化材料领军者,凭借“材料创新+工艺突破+敏捷服务”三重护城河,已深度嵌入凌云股份、长盈精密、英利汽车、卡斯马等优质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核心供应链,产品应用终端覆盖奔驰、宝马、丰田、本田等一线合资品牌,广汽、长城、吉利、奇瑞、长安等自主品牌,小鹏、赛力斯、蔚来、小米汽车等造车新势力,未来行业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豪美新材与凌云股份合作建设的海外生产基地正式启动,标志着公司的全球化战略迈出关键一步。资料显示,该项目聚焦北非及欧洲市场,旨在为国际新能源车企提供本地化配套服务,降低供应链成本并提升响应效率。当前,欧美多国正加码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海外建厂不仅可规避贸易壁垒,更能深度绑定国际客户需求。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将助力豪美新材从“中国制造”向“全球供应”升级,进一步打开估值天花板。
在国外市场,欧盟的碳排放要求将在2025年收紧。欧盟之外的英国、挪威另设了考核目标,英国要求2024、2025年零排放车辆的渗透率目标分别22%、28%;挪威目标到2025年实现100%的零排放车辆销售。开源证券表示,2025年为碳排放考核关键节点,且各车企新一代纯电平台将陆续推向市场,欧洲新能源车市复苏在望。
紧抓碳中和与新能源产业链风口,技术壁垒构建护城河
碳中和背景下的轻量化革命中,铝合金作为减重减排的核心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光伏支架、储能系统等领域需求激增。豪美新材通过自主研发的高强度、高耐蚀铝型材产品,已形成差异化技术壁垒。与此同时,海外建厂直击车企“近地化采购”痛点,叠加RCEP等区域合作红利,豪美新材有望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复制成功模式。
在工业铝型材方面,豪美新材重点对散热器相关产品进行开发和升级,已形成从熔炼铸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挤压成型、机加工、铲齿到表面处理的完整产业链,产品应用领域从5G通讯进一步扩展至光伏、储能逆变器散热。豪美新材表示,公司在增强末端机加工实力后,将部分产品交付模式逐步从原来的“材料出货”向“部件出货”过渡,目前公司散热器产品终端应用已覆盖国内逆变器龙头企业。
根据财报,豪美新材2024年研发投入达2.08亿元,与净利润近乎一样,不难看出豪美新材技术投入与商业回报的临界点共生。研发投入是呼吸节奏,净利润是配速表现,两者数值相近时,既考验当下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彰显出企业对未来技术制高点的押注决心。豪美新材若精准把握“研发投入临界点”,未来或将在红利期到来时实现跃迁。2024年,豪美新材及其子公司拥有专利741项,为持续抢占高端市场份额提供有力支撑。
豪美新材表示,公司将持续聚焦“绿色铝加工”战略,以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升级,以全球化布局拓展市场边界。在碳中和与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下,豪美新材凭借清晰的战略路径与扎实的产业卡位,正蓄力向全球铝合金精加工领军企业迈进。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家兼具业绩确定性与赛道爆发力的企业,或将成为2025年新能源材料赛道不可忽视的价值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