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张志远 记者张宇报道 单纯的谷某万万没想到,网络中认识的两个人居然是同一个人虚构的,自己着了魔一般被对方洗脑,对骗子虚构的“大饼”深信不疑,短短5个月时间,先后向对方转账累计60余万元,直到对方失联,谷某还坚信朋友不会骗自己。近日,大连市公安局金普新区分局(金州分局)破获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抓获。
2023年秋天,婚姻不幸的女子谷某陷入情感焦虑,谷某在网上搜索“离婚案件诉讼”相关法律规定时,无意间在网上认识了同样遭遇婚姻苦恼的女子郑某。同是苦命的女人,两个人互相倾诉着彼此的不幸,谷某渐渐把这个贴心的妹妹当成了自己的闺蜜,还将自家的事情和自己对女儿未来工作的忧愁一股脑地告诉了对方。同年12月,郑某热情地对谷某说自己认识一个律师,“个人能力”非常强,办理过很多为姐妹们争取离婚权益的诉讼案件,而且还很有社会关系,说不定对谷某的女儿将来就业能起到关键作用。谷某欣喜地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号,并将离婚诉求和为女儿谋求工作的想法向这位“徐律师”一一道来。似乎是碍于朋友介绍的面子,徐律师对谷某的咨询显得十分热情,对法律相关的解答和建议不失贴心考量,还承诺可以帮助谷某为女儿疏通过关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将来安排从事律师职业。为了体现自己请托的认真和诚恳,从2024年2月至6月间,谷某先后向对方转账100多笔,累计60余万元。随着时间的推移,谷某询问自己请托事项进展时,却每每遇到“徐律师”忙碌于在全国各地代理大案官司。尽管介绍人郑某一再安慰其“不用多想”“应该没有问题”,可时间一久谷某还是隐隐预感不对。2025年春节前,谷某向“徐律师”索要钱款,对方开始以种种理由推脱搪塞,谷某感到自己被骗了,向属地公安机关报了警。
接到报警后,大连市公安局金普新区分局(金州分局)友谊派出所联合刑侦大队展开调查。侦查员王玉琦、韩万林从“徐律师”与谷某联系的微信账号入手,通过对微信登录信息、资金流转记录等关键线索的细致分析,一个惊人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犯罪嫌疑人竟然是谷某在网上认识的朋友郑某。为尽快将郑某抓捕归案,民警远赴丹东, 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经过多日蹲守,郑某于3月10日上午9时在家中落网。
经审讯,郑某(31岁,无业)交代了全部犯罪事实。原来,郑某通过网聊得知谷某的境遇后萌生了诈骗其钱财的想法,其虚构根本不存在的“徐律师”,使用另一个微信号化名“徐某某”与谷某互动,通过网上搜索来的离婚案例和法律知识回应谷某的咨询,渐渐取得了谷某的信任,而后又利用谷某为孩子找工作一事忧心忡忡的急切心理,以帮助谷某离婚诉讼和操作谷某的女儿通过考试及顺利就业为幌,一步步诈骗其钱财。目前,郑某因涉嫌诈骗犯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