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京都3月30日电(元旭辉)3月27日至30日,日本京都文化博物馆迎来八十余件中国德化白瓷精品。以“凝脂之光 雕塑之美”为主题的中国德化白瓷京都展开展。
德化白瓷如雪落玉盘,静卧于展厅的柔光中。在千年中日文化交流背景下,德化白瓷渡海而来,再度串联起两国文明脉络。
素洁如谢灵运笔下的“明月照积雪”;温润似王维诗中的“清泉石上流”,德化白瓷每一道弧线都凝着中国南方的烟水,每一寸釉色都藏着千年窑火的秘语。
“凝脂之光 雕塑之美”——中国德化白瓷日本京都展海报(主办方供图)瓷光流转间,有人低叹其“冰肌玉骨”,有人醉心于“白如凝脂”的釉色。《敦煌印象》《少林功夫》《四大美女》等作品展示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哪吒闹海》《童话时光》《大圣》等尽显千年技艺的传承创新。
本次展品涵盖仿古文创、工艺瓷、日常用瓷、外销瓷等多种类型。期间,来自福建的工艺美术大师与日本陶瓷爱好者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艺术交流。
在德化创业20多年的日本京都陶艺师水出胜,也展出了自己的拿手作品——钧白木叶盏和天目杯。水出胜先生曾在日本陶瓷相关文献中看到,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本人加藤四郎到德化学习烧制瓷器技术,将砌鸡笼窑的技术带回日本。
图为水出胜先生创作的钧白木叶盏和天目杯(主办方供图)福建工艺美术大师、德化陶瓷艺术大师联盟执行秘书长张明贵介绍,中日制瓷的历史都非常悠久,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交流互鉴更值得期待。这次展览既是艺术的展示,也是文化的对话,通过这些作品,让日本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展览策展方日本石西京艺术事务所美术部负责人王家明表示,京都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窗口,两国不同的审美特点和民族性格造就了不同的陶瓷文化。
“与德化陶瓷‘以素为美’的风格不同,日本陶瓷注重色彩的丰富性和装饰性,通过这类展览,会让两种文化风格产生意想不到的碰撞。”王家明说。
图为当地观众欣赏德化白瓷(主办方供图)图为张明贵陶瓷爱好者现场交流(主办方供图)图为徐建勇亲临现场讲解德化陶瓷技艺(主办方供图)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徐建勇表示,秉承“艺术陶瓷生活化,生活陶瓷艺术化”的设计风格,精致的展品受到日本观众的喜爱和青睐,并与当地机构达成了品牌合作初步意向;“希望通过这类展览活动,推动德化白瓷与日本陶瓷的融通交流。”
图为外国友人参观德化白瓷展览(主办方供图)陶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德化白瓷,器物精巧典雅,以“白如雪、明如镜、润如玉、透如绢”驰名中外,素有“中国白”美誉。
隋唐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大量的中国陶瓷传入日本,对日本陶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宋元时期,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推动德化陶瓷走向世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出口商品。
如今,德化瓷在转型升级、国际化拓展、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及文化传承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素有“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的美誉。
2024年,德化瓷产业集群规模达663亿元,同比增长15%,并跻身胡润全球艺术陶瓷城市前五,全县60%以上的陶瓷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德化在新加坡、吉隆坡、马六甲等地设立7家“中国白·德化瓷”推广展示中心,向世界展示德化白瓷的深厚底蕴和精湛工艺;在马来西亚、德国、荷兰、美国、墨西哥等地举办“中国白·德化瓷”国际巡展,持续掀起“中国白”热潮。
编辑: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