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既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也是经济增长的推进器,这是人类经济发展历史的经验,也是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上的经济学定论。所以当全球自由贸易环境遭遇逆潮时,中国经济的最优选择必然是,以确定性的扩大开放,应对不确定性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中国企业家的投资决策需要确定性,外资企业的投资决策同样需要确定性,哪里的市场增长潜力最大,哪里的自由贸易环境最佳,哪里就是全球企业家最青睐的投资地,而中国正在给全球政治家和企业家传递这种信息,无论是投资,还是共享市场,中国经济给出的确定性最强。
3月2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40余位外资企业全球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商协会代表参加会见。
习近平主席在交流中传递了几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第一,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带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促进了中国技术和管理进步,助推了中国改革开放;第二,中国事业舞台大,市场前景广,政策预期稳,安全形势好,正是有利于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第三,中国和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要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共同维护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发展需要外资,外资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双方要携手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这三件事给出的就是最大的确定性。但是,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其实正在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扑朔迷离。
就在此前的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公告,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将从下月开始对所有进口乘用车、轻型卡车、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称,如果加拿大和欧盟联合起来反制美国,美国将进一步大幅提高关税水平。
对此,加总理称加遭“直接攻击”,欧盟方面称美国新关税政策害人害己,日本政府强烈要求撤销相关关税政策。美国政府的一系列不确定性的“关税大棒”,持续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动荡和对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担忧。
一方面是持续开放的确定性,一方面是“关税大棒”的不确定性,如何应对,全球各个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会有自己的选择。对中国而言,以确定性开放,应对不确定性环境,就是自己的选择,而且,还在反反复复地阐述这一主张,用行动实践这一主张。
3月23日,李强总理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并发表演讲,提出了三个视角:第一个视角,是从“春节经济”来看中国的发展活力;第二个视角,是从全国两会来读中国的经济政策;第三个视角,就是从国际变局来思考世界发展进步的人间正道。
具体而言,就是“当今世界经济碎片化加剧、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更需要国家开放市场、企业共享资源”,而中国“将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合作,继续敞开怀抱欢迎各国企业,努力做全球和平发展的稳定性、确定性力量”。
3月27日,李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法国外长巴罗,表示“中法作为独立、成熟、有担当的大国,应该加强沟通协作,为两国和全球共同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而巴罗也表示,“法方反对贸易战,支持欧中加强对话合作,拓展更多积极议程”。
3月27日,丁薛祥副总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发表主旨演讲,又提出“全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我们要同心协力、携手前行,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迎全球性挑战,共建亚洲家园,共创亚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不断地强调以确定性的开放应对不确定性的环境,这是我们对外的态度,也是对内发展的需求,而当下更重要的事情,还是要扎扎实实做好提振消费、提振内需这一个关键核心。因为,只有中国经济的回升向好态势更加巩固,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中国的市场才会更加有活力,也才能为全球经济注入更多更大的确定性。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