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昌生物”,688331.SH/9995.HK)发布2024年度业绩公告。
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17亿元,较2023年的10.8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8.5%,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值得关注的是,在营收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至80.4%,较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年度亏损同比收窄2.8%至14.68亿元,经营质量持续改善。
商业化突飞猛进、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的背后,是两大核心产品泰它西普(RC18,商品名:泰爱)和维迪西妥单抗(RC48,商品名:爱地希)的强势销售表现。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两大核心产品纳入最新医保目录,以及在更多适应证上的临床试验陆续完成,公司商业化前景持续向好。荣昌生物表示,其他在研产品的开发进度加快等,多适应证以及多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将进一步改善公司财务状况,为公司尽快实现扭亏为盈创造条件。
这家创新药企或许正在证明:在生物医药行业的资本寒冬中,真正的创新者依然能够跑出加速度。
双核心产品驱动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在2024年,荣昌生物两大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实现商业化突破。据管理层披露,2024年泰它西普实现收入约9.7亿元,同比飙升88%;维迪西妥单抗销售收入达7.2亿元,同比增长36%,双产品线呈现齐头并进之势。
作为全球首个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创新双靶生物制剂,泰它西普自2021年3月获批上市以来持续扩大市场影响力。特别是在2021年12月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产品可及性显著提升。截至2024年12月31日,荣昌生物自身免疫商业化团队已完成超1000家医院的药品准入,为后续放量奠定坚实基础。
在营收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荣昌生物展现出优异的费用管控能力。财报显示,2024年销售费用率降至55.3%,同比下降16.3个百分点,实现“降本增效”的良性循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手现金及等价物达10亿元(含票据),且拥有充足的贷款授信额度,资金储备稳健。
荣昌生物董事长及执行董事王威东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2024年销售费用率降幅显著,从费用支付节奏看,第一季度因外部环境影响,大量推广活动未开展,销售费用支出较少。到年底时,累积的销售活动推迟到第四季度集中开展。
“这背后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为今年一季度销售奠定基础,需要提前进行市场铺垫;其二,行业特性使然,第四季度通常会产生较多销售费用,属正常现象。因此,第四季度费用率环比上升,但2024年全年整体费用率仍实现大幅下降。”王威东进一步详解费用优化策略。
管理层透露,目前销售团队规模已稳定在1400人,预计2025年保持该规模。随着人均销售额提升,2025年销售费用率有望控制在50%以下。
在研发投入方面,公司坚持“精准投入”策略。财报显示,2024年研发费用较2023年的13.1亿元,同比增长17.9%至15.4亿元。荣昌生物表示,研用增长主要由于公司在报告期内不断丰富和拓展在研产品管线,快速推进现有临床项目的开展所致。
对于研发投入,荣昌生物亦有“钱用在刀刃上”的决心,优化人员结构提升管理效率。2024年年报显示,荣昌生物对研发管线和研发人员进行调整和优化,控制研发投入并优化管理人员结构以提升运营和管理效率。这一趋势仍将继续,荣昌生物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计划2025年将研发费用控制在13亿元以内,通过削减海外基地费用和低价值项目,实现资源向高潜力管线的集中配置。
2024年,荣昌生物持续强化商业化能力,推动核心产品的终端覆盖,二者准入医院数量及覆盖药房数量大幅度增加。
管理层表示,2025年将采取更精细化的市场策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领域,依托规范化诊疗中心建设,优化生物制剂使用标准,巩固核心市场优势;同时,进一步挖掘地级市潜力,通过精准评估和分层覆盖,提升目标医院的处方渗透率。
尽管县级医院当前贡献有限,但荣昌生物仍看好其长期潜力。公司计划通过“上下联动”模式,组织上级医院专家下沉指导,并借助“线下学术会议+线上专业教育”双轮驱动,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与用药信心。
商业化加速与运营优化的双轨并行,荣昌生物正逐步构建更健康的财务结构。
双核心产品拓展适应证与市场覆盖
与此同时,泰它西普的全球化布局稳步推进,其用于治疗SLE的Ⅲ期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准备就绪;在2024年3月获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认定(FTD),用于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2024年10月,其在中国用于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的上市申请获CDE受理。
另一核心产品维迪西妥单抗在肿瘤领域持续突破,已启动联合PD-1治疗晚期一线尿路上皮癌的中国Ⅲ期临床试验。2025年1月7日,国际肿瘤学顶级期刊《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Oncology,IF:56.7)全文发表了“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Ⅰb/Ⅱ期研究(RC48-C014)结果。近三年随访数据显示,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的客观缓解率(ORR)达73.2%,中位总生存期(OS)达33.1个月,这是迄今为止晚期尿路上皮癌ADC联合PD-1治疗前瞻性临床研究报道数据中的最高ORR和最长OS数据。
此外,该药单药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肝转移适应证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并凭借Ⅲ期数据及突破性疗法认定进入优先审评,有望2025年第二季度批准上市。
荣昌生物的品牌影响力在专业领域持续强化。其原创原研的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抗体偶联(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有5项研究入选2025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年会。2024年5月,维迪西妥单抗被纳入《妇科恶性肿瘤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4版)》,被推荐于HER2表达复发转移性子宫颈癌,复发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及复发转移性子宫肿瘤(2B级推荐)等患者的治疗。荣昌生物的目标便是,使维迪西妥单抗在HER2靶向的ADC细分领域占据显著市场优势。
在两大核心单品外,荣昌生物仍致力于创新疗法的发现、开发和商业化,积极布局覆盖多项疾病治疗领域的在研产品管线。据其透露,未来仍将维持相应规模的研发投入用于在研产品进行临床前研究、全球范围内的临床试验以及新药上市前准备等药物开发工作。
除双核心产品外,荣昌生物持续加码创新研发,拥有潜在的同类首创(first-in-class)、VEGF/FGF双靶点创新融合蛋白(RC28),针对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眼科疾病。此外,公司还拥有一系列在研产品,RC88、RC148、RC278等其他分子正在开展临床研究或处于临床申报阶段,均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据介绍,RC148在治疗场景拓展方面潜力显著,可探索联合用药、单药治疗及与化疗、ADC等多种方案协同。荣昌生物将加速推进研发进程,重点布局联合用药等特色领域,抢占细分市场。此外,上述多个在研管线产品均有潜在BD合作机会,公司正积极推进。
为支撑商业化放量,荣昌生物已建立符合全球GMP标准的生产体系,包括40个2000升一次性袋式生物反应器在内的细胞培养、纯化、制剂及罐装等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报告期内,公司正在稳步推进生物新药产业化项目建设。
从渠道深耕到适应证拓展,从临床突破到产能储备,荣昌生物正通过多维策略推动商业化进程。随着核心产品市场渗透率提升、新适应证陆续获批,叠加研发管线的协同发力,公司有望在创新药领域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