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汪青 3月28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2025组织成长与人才发展”论坛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战略学教授张维炯表示,商业竞争的本质是企业组织能力与领军人才能力的较量,AI的迅猛发展对组织形式和人才合作模式提出了全新要求。企业若想在新时代站稳脚跟,必须构建敏捷高效且可持续的组织,积极吸引、培养并留住人才,兼顾效率与可持续发展。
在以“数智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主旨的演讲环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中欧组织成长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践指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正处于大变革前夜,面临诸多新挑战。
“随着人机协同的发展,组织和人才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企业需要应对数智工具在职场多场景的广泛使用、人才管理理念的变化、以及组织形态和组织边界变化等多重挑战。”韩践表示,AI的应用会增加信息对称,降低专业门槛,更有利于组织中实现人才的配置和优势互补。此外,学界和企业界都要格外关注员工的技能发展和心理安全感。
会上,IBM、易路科技、嘉驰国际等企业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AI技术如何推动传统HR职能的变革,标志着这场变革已从试验阶段迈向大规模应用。
IBM全球合伙人任奇慧透露,IBM的HR团队在过去两年精简了三分之二,这一显著变化背后是AI在人力资源全流程的深度融入。如今,IBM的薪酬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不再依靠HR的经验判断,沃森招聘智能系统能自动分析员工技能与市场对标数据,直接向经理推送调薪建议,如“高潜员工需加薪14%”,管理者一键确认即可完成操作。
同时,员工可查看同岗位薪酬百分位,这种透明机制有力促进了企业公平文化的建设。在招聘环节,AI更是大显身手,过去繁琐的招聘流程如今两小时内就能完成,从职位发布、简历筛选到面试安排,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AI让人力资源管理更高效、精准,数据驱动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需具备数据洞察力,推动业务的AI驱动重塑,实现从流程驱动向技能和经验驱动的转变。”任奇慧说。
易路人力资源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王天扬则在会上展示了数字员工在职场的广泛应用。其团队开发的49个AI助手覆盖HR工作全链条。
王天扬认为,数字员工与人类员工协同工作将成常态,企业应积极适应,合理运用AI技术提升组织效率和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者需精准把握AI应用场景,使其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
嘉驰国际创始人兼董事长马士发带来的“15秒扫脸生成简历”AI求职机成为现场焦点,该设备已应用于毕业生和蓝领招聘,并在陆家嘴街道试点,帮助失业人员快速匹配岗位。马士发表示下一步要让高端人才也能“刷脸求职”,比如企业急需CFO时,系统能瞬间定位合适候选人,实现精准对接。
马士发指出,AI技术发展催生人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AI将赋能人才,改变人才培养和发展模式,未来人力资源服务需深度融合技术与业务场景,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平衡效率与人性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对此,任奇慧提到,智能调薪虽能提供精准建议,但业务经理担心打破团队平衡,部分国企客户也因担忧权力结构被颠覆而对智能调薪持谨慎态度。王天扬则指出数据霸权的风险,AI结论依赖训练数据,若算法存在偏见,将导致结果扭曲。此外,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韩践则强调,HR起源于保护劳动者权益,技术革新不能偏离这一初衷,要关注被AI替代员工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组织形式和人才聚集合作模式面临新需求,组织内部自下而上的变革需求日益增多。为满足这一需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组织成长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对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营销学教授王高表示,组织管理和人才发展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研究中心的成立将融合产学研力量,助力企业解决AI时代面临的组织和人才问题,推动管理创新和跨领域研究,为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汪青经济观察报记者
经济观察报记者
华东新闻中心
主要关注金融领域,重点报道银行、保险和金融科技等市场动态。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wangqi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