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推动科技创新 “她力量”展现

转自:北京商报

3月29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2025科技女性创新论坛”正式召开。与会嘉宾共话发展新质生产力浪潮下女性创新的潜力与可能。行业中,女性科技工作者占比超三成,她们在工作中也成为沟通的桥梁。与会嘉宾从各自领域讲述女性科技工作者发挥的优势,期待未来有更多女性领导者引领行业发展。

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中国女性科技力量崛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女性正成为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随着中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女性科技工作者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卓越表现,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劲活力与创新潜力。

中国拥有很多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位居世界前列。在这一发展中,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占比已达到45.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为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成长,全国妇联联合科技部等部门持续实施相关行动,搭建女性科技人才交流平台。近年来,已举办多场国际性科技女性论坛。

女性科技工作者应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AI、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等领域发挥独特优势,促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北京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游钧: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女性科技人才展现巾帼力量

科技创新是人类应对风险、促进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正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持续领跑全国。

女性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勇闯科研前沿,为科技创新作出重要贡献。北京市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高标准打造创新生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未来,北京将继续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成长,为全球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全国妇联常委、澳门妇女联合总会永远会长、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贺定一:科技赋能女性发展助力大湾区创新建设

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澳门妇女事业注入全新活力。科技创新正推动澳门女性就业创业、教育提升、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全方位发展,她们的加入成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随着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推进,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为女性创造更多机遇。澳门女性在专业及管理岗位占比显著提升,涌现出一批科技骨干和女性创业者。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设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更为女性参与航天科技、中医药研究等高端领域提供平台。

澳门高等教育女性比例持续增长。线上教育、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助力妇女技能提升,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知识密集型工作,正有效缩小传统行业的性别差异。澳门女性正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妇女论坛等平台,积极学习先进经验,拓展跨区域发展机会。

全国妇联常委、信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超琼:智驱动科技创新

中国女性科技工作者约4000万人,占科研队伍45%。从汉代纺织技术到现代航天工程,女性始终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女性特有的共情能力与坚韧品质,正推动科技向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信德集团通过跨界整合科技与文化资源,创造了兼具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创新模式。

科技成果转化是赋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使得产权保护成为创新创造和科技应用型企业的重要战略资产。解决科技创新中的问题,应该一是建立适应新产业、新业态的规则体系;二是平衡创造者、使用者与社会公共利益;三是加强公众教育及执法力度。在创新的过程中,各方应推动建立开放包容的国际知识产权体系,让女性创业者、科研人员等广泛受益。

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与数学科学系教授吴昊:从中学筑牢女性数理知识根基

基础数学学科教学中,女性数学优等生比例呈现“倒金字塔”现象,即中学阶段女生数学优等生占比约80%,到大学时期数学专业的女生骤降。这一现象亟待教育体系关注。

同时,基础科研需要长期面对不确定性,女性特有的沟通能力和抗压特质是优势。

基础学科是科技创新的底座,各方须尽快修补女性人才流失的教育断层。对于基础科研领域女性占比低的现象,吴昊建议,一是建立中学-大学衔接的培养计划,二是设立女性科研导师制度,三是优化科研评价周期,缓解女性面临的“生育惩罚”压力。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万蕊雪:女性特质是基础科研的隐形优势

女性科研人员特有的细致观察力、坚韧品质和共情能力,正成为突破科研难题的重要因素。

在万蕊雪团队的核心研究中,一项研究成果对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在研究中,女性成员的细致观察帮助团队突破了技术瓶颈。

在基础研究中,有90%时间需要面对失败,而女性善于在挫折中坚持。这种特质在需要长期攻关的领域尤为珍贵,科研团队正是凭借失败后的坚持,最终获得关键突破。

剑桥大学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峰一国际首席执行官姜敖:女性决策提升合作可持续性

女性决策者在金融科技领域具有独特的系统思维和跨文化协调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国际合作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女性金融从业者具有三大差异化优势,共情能力促进团队稳定,谈判中注重长期共赢,决策时兼顾社会效益。

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推动科技创新 “她力量”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