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草原云
记者3月29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了解到,包头市青山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一个引领、三个整合、四个环节”,将矛盾纠纷导入法治化“路线图”轨道,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化解在基层。
青山区坚持党建引领,统筹五级党组织力量,凝聚依法治理合力。充分整合区、街镇、社区(村)、网格四级党组织及辖区央(国)企、事业单位党委力量,划分形成“东南西北”4个“区域集团党工委”,形成“区委—区域集团党工委—街镇党(工)委—社区(村)党组织—社区(村)网格党小组”五级党组织统筹的社会治理体系,筑就坚强组织保障。建立完善“网格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的三级联动微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网格党小组贴近群众优势,将党组织延伸至网格,全区各街镇共设置党小组827个、网格员906名、单元(联户)长13600名,形成稳定的基层微治理“铁三角”架构。制定《青山区社区工作者考评激励办法》《青山区单元(联户)长志愿服务嘉许激励工作制度(试行)》,开拓“待遇增长、职业发展、素质提升、荣誉保障”路径。
青山区在综治中心建设上横向整合各部门职能,纵向贯通区、街镇、社区(村),吸纳汇集各方专业力量,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各部门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等方式,合力化解群众诉求。统筹强化区、街镇、社区(村)综治功能,严格执行“每周例会梳理交办、每月联席会商研判、每季分类汇总报告”工作制度,建立综合受理、分流指派、协调督办、联动化解的闭环管理模式,让民情民意直达、快办,让隐患排查从严、快速,推动形成“全链条一站式”高效化解机制。积极吸纳各级各类法律专业力量,引入第三方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推动“一街镇一法官工作站、一司法所;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一民警”的法治保障全覆盖,切实提升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与水平。
青山区综治中心以法治化“路线图”为主线,强化调解优先、依法化解、信访代办及救助服务等化解措施,确保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做实调解优先环节,实行“一窗受理”,根据群众来访诉求,充分发挥金牌调解员、特邀调解员队伍专业优势,采取“一事一室一定制”,引导群众首选调解方式化解矛盾。按照“来访登记—分流指派—组织调解—司法确认”流程,实现“集中办”和“一站式”化解。做优导入法律程序环节,对经多次调解仍无法达成协议的矛盾纠纷,严格实行“双线分流”,向当事人出具《调解终止告知书》,同步指定法律顾问提供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指引,协助对接法律援助。做细信访代办环节,积极应用“访调对接”机制跟踪处置。做好救助服务环节,联合司法、人社、民政、妇联等部门,吸纳社会力量,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情绪疏导、社会救助等服务,并引进“无人律所”掌上平台,升级优化“法治青山”小程序,为群众提供线上24小时法律服务。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