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3月28日晚,章崇彬艺术基金作品音乐会在南京艺术学院流行剧场成功举行,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视听盛宴。
章崇彬,博士,副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数字音乐创编与制作”和“流行音乐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流行音乐系主任、流行音乐研究所所长。创作有音乐剧、舞剧、影视音乐、室内乐、歌曲等多种体裁形式,先后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金钟奖”“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奖”等政府奖。六部作曲作品获批国家、省级艺术基金项目资助,出版专著两部。
记者了解到,本场音乐会精心演绎了13首作品,每一首都有“来头”。
《你是传奇》作为2019年南京市艺术基金大型资助项目《石头城传奇》的主题曲,以深情旋律礼赞南京的千年风华,歌词“纵然你跋涉万里,我永远守护你”不仅是对古都的深情告白,更致敬每一位与南京同呼吸、共奋进的平凡英雄。
《金陵香颂》也选自音乐剧《石头城传奇》,以灵动旋律勾勒金陵城的诗意栖居与时代脉动,曾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并代表南京登上波兰世界城市歌曲展演舞台,展现“国际范”的南京声音。
2018年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民族打击乐重奏作品《渔魅人》,以古老傩文化为灵感,通过音乐叙事手法再现渔家女子对天祝祷、盼夫归来、感恩天佑的情境和心理。作品在传统祭祀场景中注入现代戏剧张力,传递对自然的敬畏与生命的坚韧。
《Christmas Eve》是一首静谧唯美的圣诞歌曲。钢琴与歌声交织出礼物与期许的诗意空间,宛如穿越冬夜星河,抵达心灵深处的温柔乡。
《爷孙争吵》选自2019年南京市艺术基金大型资助项目《石头城传奇》,曾荣获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大奖。作品以非遗石刻传承为线索,展开传统守护者与数字革新者的思想碰撞,以对唱、重唱形式,将爷孙二人争吵片段演绎地淋漓尽致,凸显戏剧张力,使观众身临其境。
《魔鬼训练》选自2018年江苏省艺术基金大型资助项目音乐剧《我的青春我做主》,以高燃肢体语言再现武警战士的淬炼之路。密集管弦乐、电子音色及现代鼓点,将叛逆少年的蜕变历程化作汗水与热血进行呈现。
《红尘侠客》是古装喜剧《医是医,二是二》的片尾曲。以戏谑笔触解构江湖,旋律糅合民乐与流行,道尽侠客坦荡,在诙谐中透出对人性温暖的朴素咏叹。
《晨曲》通过唢呐模拟百鸟啼鸣拉开清晨序幕,民乐合奏中市井烟火渐次升腾。作品以音画手法捕捉自然苏醒与城市律动的交响,展现生机勃发的中国城乡晨景。
《彩色的小河》以“小河”为意象,它以“小河”作为凝视乡村的眼睛,描绘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丽乡村景象。新时代的乡村,田园与科技、乡野与艺术相融合,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谱写“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乡村振兴乐章。
小提琴曲《生命之光》以大小调的交织,叩问现代人的精神追寻。琴声从小调的沉吟启程,起伏的旋律是都市人焦虑的注脚,困惑与迷茫,如同深夜中独行的脚步。但转调瞬间,大调光辉破云而至。那道光,或是对恋人的追寻,亲人的守候、理想的热望,或是扛起责任时挺直的脊梁。乐曲在矛盾与释然中循环,恰似人生常态。
《再访雨花台》是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小型资助项目。作品以历史叩问直击心灵。旋律肃穆深沉,通过对英烈青春与信仰的追思,唤醒当代人对初心使命的思考,续写革命先烈的未来。
《驱邪纳吉》是2018年度江苏省艺术基金小型舞台资助项目。作为《渔魅人》姊妹篇,打击乐重奏以“请神-祛邪-纳吉”的叙事结构,将傩文化符号转化为节奏密码。现代作曲技法与民俗意象碰撞,在音符起落间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仪式对话。
音乐会压轴之作是歌曲《春满新时代》,作为2019年江苏省艺术基金小型资助项目,获江苏省第四届文华奖。以磅礴交响讴歌复兴征程。歌词“万里春风如画江山”铺展时代长卷,旋律融合民族调式与进行曲气魄,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和声。
本场音乐会以艺术基金孵化的精品力作,彰显南京作为文化名城的创作活力。作品涵盖红色记忆、民俗文化、都市生活、乡村振兴等主题,既扎根地域文化厚土,亦拥抱时代浪潮,为观众呈现出一幅立体的“金陵艺术人文长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