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婧
网红效应下,实体商超行业掀起学习胖东来的热潮。昨天,大兴区首家“胖东来”亮相,延续了北京永辉前两家调改店的火爆场面。不久前,物美也加入调改行列,首家自主学习胖东来的调改店在海淀开业。这场“变形记”能否让企业重振旗鼓,还需时间验证。
昨天,大兴区首家“胖东来”版永辉超市亮相。 本报记者 马婧摄京版“胖东来”开一家火一家
昨天早上,虽然气温回落,但不少大兴区居民早早在鸿坤广场门口排队等候。“太久没有逛超市的新鲜感了,所以一定要来看看”“很好奇胖东来为什么这么火,来开开眼界”……居民们表达着对新超市的期待。
相比此前调改的石景山喜隆多店、房山印象城店,这家调改店多了不少国内外尖货和京味儿商品,比如和莫斯科餐厅面包坊联名的麦香芝心面包。
相关负责人介绍,调改后,超市超半数商品换了“新面孔”。店内原有的14923支商品,下架了12013支,汰换率达80.5%。同时,重新规划商品11503支,新增率达65.7%,其中,一二线品牌占比65.8%,北京特色商品占比11.2%,进口商品占比约20%。
自去年10月19日北京首家学习胖东来的调改店亮相后,北京区域掀起了打卡“胖东来”的热潮,调改店客流和销售额都翻了数倍。目前,永辉顺义卧龙悦购店、凯德Mall·大兴店、通州万达店也已加入调改行列,计划在5月底前开业。公司透露,预计年中全国调改门店数量将达100家。
顾客更关注品质和服务
“胖东来”带来的鲶鱼效应,让沉寂许久的传统商超被重新激活。面对“重生”的契机,越来越多传统商超加入到调改行列。
3月21日,物美首家学习胖东来的自主调改店在海淀区学清路亮相。这家15年老店焕然一新,卖场环境和商品结构迎来全面升级。记者走访发现,由于同样使用了胖东来的供应链和门店标准,物美调改店在购物环境、卖场布局和商品结构方面都与永辉十分相似。
物美相关负责人坦言,他们不仅前往许昌向胖东来学习,也向永辉借鉴了调改经验,“我们希望一起携手,给消费者带来更有幸福感的超市。”今年,物美将以首家调改店为模板,完成全国30余家重点门店的调改升级。
从全国范围来看,去年以来,已有包括步步高、一家亲、万家惠、嘉百乐等十余家商超企业的上百家门店学习胖东来进行调改,商超转型风潮席卷整个行业。
记者在永辉和物美调改店随机采访10位消费者发现,他们在超市购物时,最关注的并非价格,而是品质和服务。“以前总觉得卖场里的肉不太新鲜,现在品质更好了,包装也升级了。”退休教师辜女士说,物美调改店亮相后,她几乎每天都来购物。上班族白女士则感受到,超市的服务人员明显增多,“想找什么东西,员工能带着去,服务比以前好多了。”
在模仿中找寻差异化出路
虽然门店调改让实体卖场重获客流,但对于商超企业来说,转型突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多位业内人士担忧,门店调改需投入较大成本,企业将如何平衡业绩表现?据悉,永辉今年将关闭一些长期亏损的尾部门店。去年,公司也曾通过大规模出售资产回笼资金。
更多企业门店学习胖东来,也将面临同质化风险。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分析,北京等一线城市购物渠道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超许昌。“胖东来”或许能吸引北京消费者的好奇,但购物行为会逐渐回归理性。如何持续吸引并留住消费者,成为企业亟须破解的问题。
在庄帅看来,胖东来的生存之道,无疑为物美、永辉等传统商超带来变革的契机;但实体商超要想长久留住顾客,就必须在商品竞争力和服务细节上持续下功夫。
记者注意到,永辉已在有意增强自有商品的辨识度,在最新改造的鸿坤广场店,永辉自有品牌专区出现在醒目位置,而胖东来的商品被分散到了零食、日化等不同区域。这或许是永辉打破同质化、探索差异化之路的体现。
“商品和服务并非一成不变,每一点细微的改变都将对顾客产生影响,这也是企业实现差异化的关键所在。”庄帅认为,当前的调改只是变革的开端,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都亟待调整,这场变革势必将持续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