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大地生金处兰香满田间

朱广兰(左)给种植户讲解大棚种植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摄于2月21日)。 王璇 李欣奕 摄

●刘妍

一个春日的午后,十三师黄田农场五连职工朱广兰正在一座温室大棚内给番茄对花。这段时间,大棚里的丝瓜即将上市,辣椒也处在田管关键期,她只能抓紧时间在地里忙碌。

有种植户因为种植问题打来咨询电话,朱广兰马上回复并热情地进行讲解。她说,帮助种植户解决难题,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9年,黄田农场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朱广兰主动承包了两座蔬菜大棚,起垄、盖膜、打穴……每一道工序都不马虎。那段时间,她几乎一天十几个小时都“泡”在大棚里,查资料、联系专家,琢磨蔬菜种植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2座蔬菜大棚带给朱广兰4万余元收入。2012年,她又承包2座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收入10余万元。

2013年,朱广兰通过考察发现,丝瓜采摘期长、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她开始学习种植丝瓜。当年,她仅靠销售丝瓜就收入8万元。这一年,她承包的5座蔬菜大棚和1座葡萄大棚收入20多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通过设施农业致富后,朱广兰主动担当,带领身边人共同致富。她认真总结丝瓜种植经验,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职工群众。她还时常到周边农户的大棚里开展现场教学,向大家传授松土、施肥、浇水、预防常见病虫害等技术,很快便成了深受职工群众信赖的“土专家”。蔬菜上市时,她又忙前忙后帮助职工群众找销路。

那些年,为了帮助连队职工群众致富,朱广兰不仅出力还出钱,每年为困难职工群众垫付资金几十万元。

黄田农场六连职工余世美身患小儿麻痹症,一家人生活困难。了解了余世美家的情况后,朱广兰将丝瓜新品种优先提供给她,并提供技术指导,余世美当年收入9.7万元;五连职工刘文玲种植茄子、黄瓜等作物,收入一直不高。在朱广兰的指导下,刘文玲改种丝瓜,当年收入10多万元……技术上帮助,资金上支持,在朱广兰的带动和帮助下,团场有20多名职工通过发展设施农业走上致富路。

自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朱广兰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有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事,家庭教育缺失,与学校教育存在脱节现象,很多父母忽略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今年她提出了关于健全家庭教育体系,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建议,希望能为青少年成长筑牢家庭防线添砖加瓦。朱广兰常说:“孩子眼里的光,才是乡村真正的希望。”

不久前,朱广兰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如今的朱广兰虽然诸多荣誉加身,但在熟悉她的姐妹们眼中,她还是那个热心的“朱大姐”。在传授大棚种植经验之余,她认真倾听姐妹们的“烦心事”,提出有用的建议,帮助姐妹们解开心中的疙瘩。

朱广兰,这位平凡又不平凡的女性,正以科技为犁、以爱心为种,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更多春天的故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大地生金处兰香满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