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金融连接千行百业 活水赋能“四链”融合

兴业银行福州分行客户经理(右)在福大北斗生产车间为客户服务。池远 摄

思客琦在新能源电池自动化生产线整线制造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兴业银行宁德分行运用省技改贷政策,以及供应链金融工具,帮助企业巩固产业链地位。

兴业银行漳州分行近年来为建设古雷石化基地全方位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已为古雷石化产业链提供信贷支持超300亿元。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兴,百业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今年全国两会后,习近平总书记为县域经济发展再次作出重要指示:要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注重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串珠成链。

闽水奔流,潮涌东南。一双鞋、一泡茶、一件衣服、一片玻璃、一块电池……在福建绵延的山海之间,一条条县域产业链如耀眼的明珠,织就一幅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璀璨图卷。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作为唯一一家总部在福建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坚持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扎根八闽大地,切实当好福建金融主力军和排头兵,以金融为丝线,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末,该行省内各项融资余额超2万亿元,县域重点产业授信金额超2440亿元,“十四五”以来实现翻番,连续三年荣获“服务福建经济五星银行机构”称号。

今年,兴业银行聚焦全省九地市优势县域产业,对其中重要的企业、企业家、创新人才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了解“四链”融合情况,形成调查研究成果,做好金融配套服务。一个月以来,已调研省内重点产业链164条,走访企业近千家。

在此过程中,该行坚持“开门办金融”,聚焦当地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举办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产融对接活动,邀请院士专家、政府部门、龙头企业、金融同业等共同参与,将产融对接活动变成开放合作的大舞台,汇聚“政产学研用金”各方力量,共绘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的兴旺图景。

3月18日起,活动已在宁德、泉州、厦门、龙岩、三明等五地市连续举办五场。下一步,该行还将在福州、漳州、莆田、南平等省内其他地市陆续开展对接活动,实现全省地市的全覆盖,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助力书写县域经济“破茧蝶变”的春天故事。

激活创新第一动力

服务创新链扬长补短

阳春三月的暖阳,透过玻璃洒进福州高新区海西创新园福大北斗的生产车间里,机器的运转声与键盘的敲击声交织成一首繁忙的交响乐。兴业银行客户经理史嘉易正手持一沓文件,与站在生产线旁的福大北斗相关负责人细细讨论着企业最新的研发进展和资金需求。

与福大北斗的故事,要追溯到2020年,兴业银行以首创的“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评估企业科技实力和发展前景,破局融资壁垒,最终为其发放贷款1000多万元,有力推动福大北斗业务全面升级、发展驶入快车道。如今,福大北斗已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耕北斗卫星通信、高精度位置服务等领域,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海洋渔业、能源电力等多个行业。

在泉州安踏智慧工厂,碳纤维跑鞋在智能吊挂系统上流转如瀑,机械臂的舞姿与兴业银行的科技金融“同频共振”。从2.99亿欧元助力跨国并购亚玛芬到发行10亿元绿色熊猫债,自2007年以来,兴业银行发挥“商行+投行”优势,以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助力安踏从全国行业龙头迈向世界前端品牌。“我们与安踏的每一次腾飞,都是金融与科技的双向奔赴。”兴业银行客户经理的感慨,道出了银企共生共荣的深层逻辑。据统计,“十四五”以来,兴业银行已为省内企业提供银团贷款、并购融资等服务规模近2000亿元。

创新链是“四链”融合的动力和源头活水。近年来,兴业银行积极布局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全省3.8万家科技金融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截至目前融资余额1270亿元。围绕创新链前端重点课题,该行持续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用足用好政府支持企业的创新政策,健全丰富“科技特派员+金融特派员”制度,全力推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将更多金融活水向县域乡村输送。

立足产业发展根基

促进产业链串珠成链

走进位于宁德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商思客琦的车间,机械臂挥舞如织,激光切割的火花与数字大屏的蓝光交相辉映。企业相关负责人指向全自动生产线说道:“从专项贷款支持到供应链金融创新,再到绿色金融服务,兴业银行让我们从‘制造’迈向了‘智造’。”

作为宁德新能源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思客琦在新能源电池自动化生产线整线制造领域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兴业银行在陪伴其成长的过程中,不仅用好用足福建省技术改造专项贷款政策,还通过反向保理、订单融资等供应链金融工具,帮助企业巩固产业链地位,驱动整条新能源产业链如同精密齿轮咬合,高效运转。

福建省县域经济发达,11个县区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数量居全国第七位;26个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德化的工艺陶瓷、鲤城的锂电池、福清的汽车玻璃等产业“金名片”群芳竞秀。

在八闽大地,兴业银行以区域产业链为轴,助力绘就县域经济“山海画卷”:在泉州德化,“陶瓷贷”精准嵌入陶瓷产业链,助力一件件精美的陶瓷工艺品漂洋过海,登上世界知名商超的货架;在漳州,银团贷款、供应链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为建设古雷石化基地全方位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莆田,“全方位+全周期”的金融服务,让工艺美术产业成为传承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产业链是“四链”融合的核心和关键目标。服务产业发展是兴业银行的优势所在、责任所在。针对县域特色产业链,该行充分发挥集团牌照优势,强化综合服务,助力龙头、链主企业茁壮成长、稳步前行;聚焦以马尾新型储能、德化白瓷、邵武氟新材料等35个省内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以及锂电池、石化、电动船舶等24个细分产业链,组建“区域+行业”作业专班,“一县一策”“一链一策”,促进大中小企业一体化发展。同时,着力服务园区标准化建设、绿色化改造、数字化升级,加快园区金融向县域延伸。

县域经济天地宽广,服务产业大有可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兴业银行在福建省内已创设了“陶瓷贷”“兴渔贷”“茶农贷”等49个区域特色产品,贷款余额231亿元,精准助力县域重点产业错位发展,并运用国家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省科技厅“科技贷”损失分担政策、省工信厅技术改造融资专项贴息等政策,分别投放49亿元、119亿元、113亿元,全省占比23%、28%、29%,位居省内同业金融机构第一位,以金融之力促进产业链串珠成链。

汇聚人才第一资源

推动人才链“势能”转化

厦门竹坝农场,海归硕士康英德正俯身查看自动化嫁接苗圃。数控机床精准切割着砧木,兴业银行“以人为本”的金融服务让他的17项专利破土成林。

“曾经‘融资难’像石头一样压着科研梦,现在是金融‘活水’让智慧生根。”这位“新农人”的笑靥,映照着县域人才生态的蜕变——兴业银行充分利用“财政政策+金融工具”,为企业量身设计“技术创新基金贷款”方案,为百利种苗系列集团提供授信额度超亿元,有效解决企业日常运营资金及扩产需求,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中国中小电机之都”福安电机产业园内,亚南电机的氢能实验室正在酝酿绿色革命。兴业银行运用“技术流”+“人才贷”的组合模式,给予亚南电机授信审批5300万元,为企业在燃料电池、发电机领域研发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金融不仅输血,也帮忙我们将知识产权、产学研、高管团队等‘软实力’转为‘硬通货’。”该企业负责人感慨道。截至目前,兴业银行运用“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在福建省内已累计审批金额1700亿元,实际投放800亿元,大力支持了省内实体经济和科技企业发展。

人才链是“四链”融合的关键要素和重要保障。从“财政政策+金融工具”的创新设计,到“产学研金”的深度耦合,兴业银行正用金融动能推动人才势能转化。据了解,该行已为八闽英才投放高科技人才经营贷22亿元,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了福州东南大数据产业园配建租赁房、泉州晋京学苑、宁德东侨租赁房等20多个项目建设。下阶段,还计划向住房租赁市场提供不少于1000亿元的融资,并为创新人才提供财富管理、员工持股、创业经营贷、住房按揭、住房租赁等一揽子配套金融服务,让他们放心扎根八闽,安心展业创业。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放眼八闽,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的布局地图在山海间被一一点亮,焕发气象万千。下一步,兴业银行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紧跟省委、省政府关于“四链”融合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金融连接千行百业的作用,服务创新链扬长补短,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串珠成链,推动人才链“势能”转化,为福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贡献更大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金融连接千行百业 活水赋能“四链”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