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相互交流上马技巧。
校园马场上英姿飒爽的女“骑手”。本报记者 余晖 程宦宁 摄本报记者 余 晖 程宦宁
3月20日下午,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珍秦镇中心学校的特色马术社团课训练场地上热闹非凡。对于孩子们来说,每周四下午的特色马术课是除了日常学习之外最为盼望的一次户外体验,小小身躯在马背上英姿飒爽驰骋马场展示出了高原牧区孩子的自信与昂扬。
称多县珍秦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典型的牧区小学,地处海拔4300米的嘉塘草原。在这里,不同年级的学生们每周都会聚在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马术,通过特色社团课不仅让孩子们身心得到了放松,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
“为了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他们全面发展,2024年9月,学校开设了马术特色社团课,在课堂内普及马的习性和各类马具的使用知识,课堂外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驭马。”称多县珍秦镇中心学校校长江永巴桑介绍。
开练前,称多县马术协会成员、学校马术老师罗然永牵着马列队亮相,几匹骏马“踱着方步”,从同学们眼前走过,又一次引得师生热情欢呼。
罗然永按惯例首先讲解了训练的注意事项,并做了上马、骑马、下马的正确姿势示范,而后孩子们开始轮流上马。“孩子们练习马术半年多,经过与骏马一次次的‘亲密接触’,不仅基本掌握了骑马技术要领,也与马儿更亲近了。现在,高年级的孩子们个个身姿矫健,都成了优秀的‘小骑手’。”罗然永说。
训练场上,一位女学生格外引人注目。她骑术精湛,姿态优雅,仿佛与马儿融为一体。这位女学生名叫卓玛文毛,是马术社团里骑术最厉害的学生之一。
卓玛文毛说:“我从小在牧区长大,一直都特别喜欢骑马,也很爱看赛马。学校开设了马术社团课,我非常高兴,在学校不仅学会了如何骑好马,还掌握了怎么放马鞍等一些马术知识。”
回想第一次在校园体验马术课,卓玛文毛印象深刻:“当时是我认真听完老师讲解,看了老师示范后第一次上马,结果还是驾驭不了它。后来,我就想怎么才能和马儿正确‘交流’,让它能够顺从,经过半年多的练习,现在我已经能熟练地独自驾驭马匹并做一些简单的马术表演。”
“入选马术队不仅让我和马儿有了亲密的接触,学习到很多马术文化和骑马的基本技巧,还领会到了马术内涵中勇敢、正直、进取的精神。之前我骑马也经常摔下来,但是在老师长期的指导和鼓励下,我越来越能感受到马背上的快乐,这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作为学校马术队的“全勤小骑手”,六年级一班的昂布江才开心地分享道。
“学校设立了马术社团,将马术表演融入校园文化,就是想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并领略传统文化和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团队精神。”江永巴桑说。
“自从学校里开设了特色马术社团课,孩子放假回来会特别开心地给我分享他在学校学习马术的故事,甚至假期结束返校时都没有了以往的‘拖延症’,这都要感谢国家对基层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学校的环境和条件越来越好,把孩子送到学校我很是放心。”家长才仁欧周说。
如今,珍秦镇中心学校的马术社团课成为了称多县“一校一品”建设的一个“闪光点”。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称多县各中小学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特色课程开发为载体,努力打造“一校一品”特色教育品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今年,我们还会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细化马术特色体育课,将马术运动更好融入学校教学课程,让更多学生走进训练场,充分学习马术文化和骑马技巧,掌握骑乘运动知识和安全规则,在马背上追风、追梦。”江永巴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