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普洱:全链条监督护航“一城咖香”飘万里

春风拂面,咖啡飘香。眼下,普洱市本产季咖啡鲜果采摘已接近尾声,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在思茅区有名的咖啡种植特色村——六顺镇炮掌山村的咖啡园里,咖农们正有序地忙碌着。

作为咖啡种植的“黄金带”,普洱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核心主产区。近年来,全市抢抓市场机遇,以精品优质咖啡生产为目标,制定普洱咖啡生豆精品率、精深加工率“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从种植、加工、销售、融合四方面齐发力,为咖啡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特色产业发展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为了更好地护航咖啡产业蓬勃发展,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统筹监督力量,聚焦市委、市政府的产业发展布局,深入田间地头看、直面咖农问、直奔咖企听,找准切口、协同发力,围绕咖啡产业全链条强化监督检查,推动解决制约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我们村部分咖啡树种植年限超过13年,咖啡树慢慢老化,导致产量越来越低。”此前,在景东县曼等乡的咖啡种植基地,一名咖农向前来了解情况的纪检监察干部吐露了心声。

咖啡产业是景东县曼等乡助农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曼等乡纪委聚焦产业发展这个“小切口”,发挥近距离监督优势,深入辖区部分村组,通过直奔农田、直面群众,详细了解咖啡种植指导、惠民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把监督“探头”延伸到田间地头,切实为咖农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目前我们已新种植咖啡树200亩,计划2025年再增植500亩。”在监督推动下,曼等乡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通过逐年增植、加大培训等措施改良增效,逐步解决咖啡减产问题。如今,曼等乡花地、后河等6个村咖啡种植规模超6000亩,越来越多咖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业。

“非常方便,使用全新脱皮脱胶机械组合设备,解决了传统咖啡初加工产生废水污染及咖啡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及水资源,提高咖啡豆成品率。”正在加工咖啡鲜果的镇沅县振太镇良好咖啡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镇沅县紧跟省市发展步伐,瞄准咖啡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积极探索咖啡产业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该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定位,将咖啡产业发展监督融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充分发挥“纪巡”“室组地”“组组”“组地”联动监督方式,聚焦8条无水生产线使用、咖啡保险全覆盖、低产低效咖啡园改造等方面,下沉一线、座谈了解、“蹲点式”调研,为咖啡生产加工等环节“清淤除障”。目前,镇沅县咖啡种植面积8896亩,有咖啡种植加工企业12家,咖啡米产量756.5吨,综合产值达0.324亿元。

“在这里可以亲眼看到咖啡树和咖啡果,还能领略咖啡文化的深厚底蕴,整个体验过程令人耳目一新。”去年以来,思茅区多家咖啡庄园焕新升级,集咖啡品鉴、研学、观光等于一体的庄园经济“火出圈”。

为护航咖旅融合发展,思茅区纪委监委在推进咖啡庄园建设过程中,对职能部门不作为、慢作为及项目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全过程、嵌入式监督,做到一家家企业实地走访、一个个问题推动解决,以精准监督助力咖旅融合驶入“快车道”。

从“一粒豆”到“一杯咖啡”再到“一个庄园”,小小咖啡豆串起富民大产业。下一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优化监督方式,紧盯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以有力有效监督护航咖啡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让“一城咖香”飘向更远的地方。

来源 / 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作者 / 龚静

编辑 / 王森元

审核 / 普纪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普洱:全链条监督护航“一城咖香”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