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表示,人工智能是提振消费的新引擎,发展智能终端能够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供给,满足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从供需两端推动和促进消费升级。
促进科技创新和市场应用的良性互动
3月以来,各地纷纷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探索。海南举办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培训活动,旨在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典型场景培育学校;山东坚持场景牵引,统筹建设通用类政务大模型应用,预计在社会治理、公共安全、政务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特色智能化应用;广西提出,力争到2027年,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100个标志性智能产品,打造100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
各地政策还明确了人工智能重点应用领域。《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在教育、医疗、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领域广泛拓展应用。
上海明确,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实施“模塑申城”工程,夯实智能算力、行业语料等关键支撑,支持制造、金融等重点领域垂类模型建设应用,推动更多企业加速数智化转型。
“各地结合自身优势场景落实‘人工智能+’行动,本质上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刘英表示,“人工智能+”行动可以充分发挥我国超大市场规模、强大制造能力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真正能够让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