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渐近投研)
A股投资为什么这么难?市场太难预测是一个共识的答案:一只个股的股价可能会受到经济的影响,可能会受到行业景气度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受到某个大股东增减持的影响。
但其实A股太好预测也是A股投资这么难的原因之一。毕竟,对于每天的行情而言,只有涨和跌两个结果。哪怕一个对投资一窍不同的人,都有50%的概率猜对行情的走势。
一个投资者作出了错误的结论,并不意味着他的投资逻辑一无是处。同样,一个投资者做出了正确的结论,也不意味他的推导逻辑就是金科玉律。
很多投资者在市场上面临最大的困难并不是应该怎么看后续的市场,而是对于后续市场的观点太多,以致于出现了信息过载的问题。
市场上有太多猜对市场行情的幸运儿,有人这次对了,下次反而错了。普通的投资者既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逻辑,也很难从市场上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观点中找到可供参考的信息。
因此我们将会在机构观点综述这个系列里,给大家定期汇总挑选市场上新增的高价值观点和逻辑,希望能够帮大家过滤掉一些明显的噪音和杂音,提高大家接收信息的有效性。
今天要介绍的前两个观点仍然是来自民生证券:第一是中小企业产能正在出清,第二是金融、科技国向下,制造国向上的趋势仍在延续。
首先是中小企业产能出清,上周公布1-2月的经济数据中,有一组数据出现了明显的背离:工业增加值的数据仍然维持高位,但是工业用电量出现了显著的下降。
民生证券认为一是因为工业增加值统计的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里面包含的主要是大中型工业企业,而用电量统计的是所有企业,因此这种背离反映了中小企业的产能出清。二是受经济结构转型影响,耗电量相对较低的高端制造业占比提高。三是受库存周期影响,当下仍然处于“价稳量跌”的去库阶段。
以动力煤、水电、公路为代表的实物消耗板块,随着产能出清的不断进行,最好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弹性很难回到从前。这和民生证券在去年披露的2025年展望中的观点基本一致,虽然他们认为短期定价有些悲观,但他们同样也不看好这些“高股息”方向的中期表现。
其次是金融科技国和制造国趋势的反复。去年市场主流预期是看多美股、看空欧股。今年随着美国经济数据出现衰退的风险,再加上德国财政扩张的预期,市场开始看空美股、看多欧股。不过随着美联储议息会议以及德国财政扩张政策的落地,这一预期开始出现反复。
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国向下,以德国为代表的制造国向上趋势并未改变。由于全球制造业进入内卷,非美经济体单位总产出的资源消耗比美国要高,因此未来将进入“全球实物消耗”阶段,全球定价的大宗商品和对非美经济体出口的中游制造业将会成为新一轮全球实物消耗的挂钩资产。基于以上的逻辑,民生证券重点推荐了有色金属、机械设备、钢铁等方向。
不过这一逻辑有点无法解释的地方:为什么是国内先内卷、先出清,国外后内卷、后出清。因为按照民生证券制造业内卷的逻辑:以前,中国制造业通过以价换量的方式生产、出口。现在,中国制造业出现了中小企业产能出清的状态。未来,将会是全球制造业的“以价换量”和内卷。
但问题在于,如果海外的需求能维持制造业“以价换量”式的内卷,那么国内中小企业为什么会出清?如果海外需求不能维持制造业“以价换量”式的内卷,那么为什么国内中小企业会先于海外非美经济体出清?
毕竟在这种“以价换量”式的内卷竞争里,很难想象国内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比不过非美经济体的制造业。
虽然民生证券提出了国际定价和国内定价的不同维度,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可以观察到国内需求和海外需求的不同步,但对于制造业而言,国内和海外不应该出现如此明显割裂的节奏。
第三个观点则是部分机构对于四月决断行情的展望。
每年四月都是去年年报和当年一季报密集披露的时间节点,因此每年四月市场都会开启新一轮的趋势。申万宏源认为业绩和经济不及预期的概率不高,一是基于此前的业绩披露,市场对于业绩偏弱早有预期。二是政策态度积极,经济偏弱、政策宽松受限情况出现的概率也不高。反而是出口自然回落+特朗普关税威胁会导致宏观预期波动放大,风险偏好退潮,可能会是二季度A股的调整的宏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