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基层减负出实招 乡村干部增动能(图)

转自:天津日报

  村干部是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就该围着地头转、围着老百姓转,为基层减负,方向对了,干事的积极性就能被调动起来,工作的实效也能不断提高。

  2024年以来,宁河区以中央关于基层减负精神为指引,通过制度松绑、治理创新等方式多措并举,推进基层考核减负,落实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描绘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上出力添彩。

  干部跑现场答疑问

  项目提速产业加速

  位于天津市宁河区七里海镇的七星岛湿地风景区(以下简称七星岛)逐步从冬日里苏醒过来。在这里,有湿地科普、生态健康跑线路、农耕文化展示、河蟹垂钓等多重体验项目,让市民游客在欣赏湿地风景之余,还能体验农耕乐趣、深度融入大自然。

  去年3月施工伊始,这里还是一片低效林地,与七里海大道一路之隔、素有“京津绿肺”“鸟类天堂”美誉的七里海国家级湿地和古海岸自然保护区,恍若两个世界。在施工过程中,七里海镇党委书记孙学成和相关负责人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对各个点位都了然于心。

  大家都认为“来到现场看,才踏实”!木栈道的宽度、景区所采用的色调等内容,七里海镇相关工作人员均在现场多次进行勘察,项目专班取消每周固定报表,工作人员连续37天驻扎工地,协调8个区级部门开展“联合踏勘—并联审批—签字签章”一条龙服务。原本需要多个工作日的备案手续,经过现场办公对接处理,实现项目备案手续半日办结。“在前面跑现场的时候,我们就明确时间点,然后倒推工期,每天晚上12点收集进度,早上6点作更新。比如湖面蓄水需要5天时间,但是由于泵站损坏,在此之前我们还得把泵站修好了,再往前倒推我们需要什么时候启动哪项工作,一点都拖不得。因此,每天都得在现场盯着进度。”孙学成说。

  遇到村民们对于项目有疑问时,公共服务办工作人员便会主动上前解释产业发展对于村里带来的好处,渐渐地,村民们的疑问声少了,询问进度的声音多了。

  跑现场答疑问,扎根基层扎实推进工作,助力七里海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七星岛湿地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增柳树、槐树等各类树木5千余棵,新增草坪植被7万平方米,新建、疏浚各类水渠6万立方米,恢复100余亩渣土地为水浇地,让生态环境变得更美,同时还提供了林地养护、水域管理等工作,吸纳了周边村130人就业。通过47天的生态修复提升,创造了“宁河速度”,七星岛去年“五一”假期对外开放,并在近一年的时间内陆续举办了宠物大赛、垂钓大赛、京津冀健步走等活动,为建设七里海乡村旅游示范重点片区增添了助力。

  今年,七星岛将持续进行生态提质二期建设,并于3月29日向游客隆重呈现。“今年我们还会建设带有火星元素的游乐园、富有特色的七里海古战场、具有七里海民俗文化特色的洪春小院民宿等主题项目,让游客在七里海镇玩得更好、留得更久。”七里海镇副书记李辉介绍道,目前各个闲置地块的报审程序正在进行当中。

  近年来,宁河区积极推进基层减负工作,将农业考核指标精准调整到环境改善、产业融合升级方面,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农业“生态+”产业蓬勃发展。该区坚持生态立区,充分发挥七里海湿地资源优势,围绕打造七里海乡村旅游重点片区,聚焦“生态农业、科普研学”等农业新业态,打造示范性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逐步构建起“一心、一环、一轴、多彩的农文旅发展新格局。

  村容村貌焕新颜

  文明乡风记心间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一大早,苗庄镇前于飞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洪连江便赶往地里去了。“咱的地经过土地流转大部分都承包出去了,只有一小部分还是村民自己种着。基层减负后,会议少了、时间多了,去地里看看有啥需要搭把手的工作,在村里转转,听听大家对村里工作有啥想法,才能扎实地给村民们办实事、办好事。”洪连江说。

  去年,村主干道尽头的荒废水渠经过村委会的改建变身成为一座小广场,成为村民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今年,村“两委”班子决定继续对村容村貌进行提升。提升哪里?村民们提到了围村而建的水渠。这两天,洪连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正带着不同的小组勘察具体的情况,了解施工的难度和工期等情况。“除了改造水渠之外,村里还计划补种一些绿植,村容村貌好了,大家住起来也更舒心。”洪连江说。

  乡村振兴不仅要填满粮仓、鼓起钱袋,更要厚植文化土壤,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嫁娶平安乐康宁,低调酒席更相亲。简朴仪式表心意,尊重哀悼心缅怀。”说起《村规民约》中关于操办红白喜事制定的“瘦身”方案,宁河镇大辛村的村民们家家都熟知。

  过去,村里办红白喜事,更多讲究的是排场,大家碍于情面,红白喜事攀比着办,负担不小。为了遏制攀比之风、摒弃陈规陋习,2018年,大辛村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理事长,党员和村民代表为成员的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移风易俗工作细则》和《村规民约》。通过持续不断推广推动,文明节俭操办红白喜事、反对铺张浪费的新风尚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和认可。没有了“情面枷锁”的束缚,街坊邻里间的关系反而走得更近了,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让村里的氛围更和谐了。

  宁河区针对区内实际,新增农村环境整治、树文明新风等相关区域特色指标,激发基层治理潜能。在移风易俗方面,宁河区将“树立文明新风”作为一级指标,通过全面梳理镇街应承担的具体工作,取消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要求,把二级指标压缩到5项,项目内容在日常工作中即可掌握。

  基层减负不“减责”

  服务群众增收致富

  基层减负,并不是“减责”,而是让干部腾出双手,托起群众的致富梦。

  在七里海镇,生态农文旅产业的带动效应,激发了村民参与发展、建设项目的积极性。一些村庄和村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不仅主动提升村容村貌,还建起餐厅,打造民宿项目,引入咖啡、茶饮等新业态,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增收致富。

  “暂时没桌子啦,需要等等,你看行不?”

  中午饭点时间,洪春小院里的11张桌子很快就满座了,店主付乃忠在店里来回穿梭。在传菜的同时,招呼着新来的客人。

  这座占地近200亩的小院,在开业几年的时间里,凭借着特色菜以及垂钓等特色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在工作日就颇受欢迎的小院,遇到节假日时更是需要提前预订等位,火爆程度可见一斑。看到了大家对小院的认可,经过仔细思考之后,付乃忠决定扩大营业场所,可是在选址上却犯了难。小院后面的地块性质属于基本农田,不能从事经营活动。周围虽然有闲置地块,但是自己却不了解具体情况。

  “有困难,找干部!”付乃忠找到了镇里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镇里当即就从底册中选出了一个较为合适的位置,多次和付乃忠去现场了解情况,最终确定了距饭店大约三四百米的一个闲置地块。镇里辅助付乃忠办理了各项手续。

  这两天,由第三方出具的平面图即将完成,很快进入下一阶段。“等店主把设计图交给镇里后,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卡着时间节点提醒店主需要准备的材料进行审批申报,同时我们也会积极跟踪进度,最大限度地压缩时间,尽早实现开工,让小院早日营业。”七里海镇副镇长史玥萍说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出部署,指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为加强对生态立区的定位、对农业大区的实际聚焦,围绕高质量发展,宁河区以科学精准考核引导党员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走入田间地头为百姓服务;突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的引领性指标,删除重复指标,加强整体谋划;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坚持“减负到实处、赋能到关键”,出台20项具体措施,精简10项村社区考核指标,摘出725块村社区牌子。“接下来,我们将会在考核中引入群众评价机制,广泛听取基层群众意见,确保考核结果贴近群众需求,让群众更有盼头。”宁河区委组织部部长陈泮成说。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者,考核减负为基层干部真正带来了福音,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干事创业、为群众办实事上,让实惠走进群众家中,让幸福溢满群众心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基层减负出实招 乡村干部增动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