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钛媒体
(图片来源:钛媒体AGI编辑林志佳拍摄)北京依然成为国内 AI、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科技领域初创企业首选地之一。
3月31日消息,钛媒体AGI从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民间智慧·共享科创”平行论坛上获悉,截至2024年底,北京科技型企业已突破85万家,其中去年新设立的科技型企业有11万家,相当于每天都有超300家科技企业在京成立。
“形式多样的民间科技合作能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崔述强建议,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要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走出去,同时引入国外先进的理念和高技术成果,为双方架起互学互鉴的桥梁。
数据显示,作为中国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已拥有92所高等高校和1000多所科研院所,55万余名科研人员,全国近一半(50%)的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都聚集在这里,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的数量、基础研究人才的密度、科技研发投入强度等均居全国首位,并连续8年蝉联科研城市的全球首位。
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一带一路”商事服务中心主任王丽表示,国际科技合作迫切需要法治护航。当前,环境恶化、战乱、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加剧,技术壁垒与标准冲突,致使国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差异显著,国际科技合作受到法律政治安全等多重风险压力,急需各方携手加强全球性的法律治理、法律保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表示,AI 和开放科学的融合对全球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在实际生产当中应用 AI 技术,我们必须要利用规则确保 AI 技术带来积极的影响,减少风险,并确保以道德透明和包容的方式推动 AI 开发和应用。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AI 伦理框架,建议并通过194个成员国的认可指导 AI 技术开发,从而确保 AI 技术造福人类。
目前,中国持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8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牵头发起国际科技合作倡议,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等。
30日举行的另一场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当前,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分布于12个领域,总估值超1.5万亿美元,占全球独角兽企业的近30%。其中,作为“独角兽之城”,北京共有115家独角兽企业,企业总估值为5949亿美元,平均估值达51.74亿美元。数量和估值均位列全国第一。
据悉,所谓独角兽企业,一般是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此类企业通常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或前沿技术或产品,能够在市场中保持快速增长,很有可能成为行业巨头。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表示,独角兽企业正呈现出智能主导、赋能发展的特点。近三分之一独角兽企业来自于以大模型、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技术领域,带动智慧健康、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
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岳德钰在论坛上表示,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正以蓬勃创新的态势,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据岳德钰介绍,2024年,北京新晋独角兽企业23家,其中13家来自于未来产业的细分领域,包括通用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细胞与基因治疗、商业航天、元宇宙、新型储能等领域。同时,9家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企业成立三年就成为了独角兽企业,另外在合成生物、具身智能等领域北京也拥有一批潜在独角兽企业。
此外,北京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占比达71.3%,五年来增长了28.3%,保持年均7%的增长速度。在AI、商业航天、集成电路等技术领域,创造出多项国际领先的重大创新成果。
就在此次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硬科技投资与发展论坛上,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意向单位,共同筹划发起设立“中关村战新基金”,规模达100亿元人民币,将聚焦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一批优质硬科技企业加速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进一步壮大耐心资本,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事实上,目前在创业投资方面,北京新设8只政府投资基金、初始总规模千亿元,围绕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商业航天、新材料等高精尖领域开展直接投资,已投资决策项目178个,投资金额约181亿元。
同时,北京还设立全国首只聚焦硬科技领域投资的政府投资母基金——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总规模200亿元,目前已合作子基金63只,累计投资1300多家企业,投资金额约470亿元。此外,北京已设立全国首只全部由社保基金出资的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目前已投资决策16个项目总金额超27亿元。
据岳德钰介绍,北京构建了专项政策+管家服务+创新培育+前瞻孵化的四位一体培育体系。其中,“独角兽十条”的发布,在上市服务、空间保障、人才落户等方面最大力度支持企业。为独角兽企业提供数据跨境便利化、应用场景对接等便捷服务,建立了市领导牵头的投资统筹机制,引导各类资本投向硬科技独角兽为代表的高成长创新企业。
京促会副会长、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戴键表示,全球科技创新正面临“分化”与“重构”的双重挑战。越是风云变幻,越需要民间组织以更大的智慧搭建桥梁,该组织将联合京津冀企业家联盟,打造企业出海的“护航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快速融入当地商业生态,实现国际化发展,同时计划设立欧洲-中国离岸加速器,为欧洲企业来华发展提供便利化服务,推动中欧科技合作向更深层次迈进。
据悉,自2019年起,中关村论坛年会便开始举办以“民间视角”切入科技创新议题的平行论坛,本届论坛由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民合国际交流基金会联合主办,共吸引国际组织代表、科技型社会组织和企业负责人、留学生代表等120余人现场参会,线上直播覆盖超3万人次。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