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你们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在促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
2025年3月26日,我国航空工业唯一的自动控制飞行、惯性导航、综合制导三大核心技术(英文简称GNC)研发制造中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控所迎来建所65周年,新中国航空机载GNC事业走过了65年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从1960到2025,65年创新奋斗,65载风雨兼程。从建所初期的仅有2个研究室、1个试制车间、800余名职工,到发展成为航空机载GNC三大核心技术研发制造的“国家队”“主力军”,一路走来,自控所坚守“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一系列国家重点研制任务,为实现我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重要贡献。
开基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1956年初,党中央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航空工业迅速响应,拟定《航空科学研究工作十二年规划》,飞机设计室与发动机设计室相继在沈阳飞机厂和沈阳发动机厂成立。10月,新中国航空机载科研事业的创始人、航空飞行自动控制技术的开拓者、自控所首任总设计师,有着“航空四君子”“中国机载启明星”之誉的昝凌在向航空局提交的报告中认为,“设立飞机厂相当于打造了飞机的躯体,成立发动机厂相当于打造了飞机的心脏,但中国的飞机还缺少一颗智慧的大脑——航空仪表设备”,提出了《关于发展航空仪表研究设计工作的建议书》。航空工业局采纳了昝凌的建议,成立了由他负责的航空仪表设计室筹备组。
1957年3月底,新中国第一个机载专业设计研究机构——航空仪表设计室在北京成立,昝凌任主任兼总设计师,相继展开苏式转速表、传感器、地平仪、陀螺磁罗盘放大器、小功率磁滞电动机等的改进设计与自行研制。1958年12月,设计室“集体出差”兰州。1959年8月,分批迁往陕西阎良。1960年3月26日,扩编为研究所,自控所的前身——航空仪表自动器研究设计所在陕西阎良正式成立,于1964年4月迁址陕西户县李家庄,完成了自控所发展史上极具特殊意义的“八年三迁”。
圭峰山下,太平河边,年轻的航空人、自控所的创业者们以飞扬的青春热血、强烈的报国豪情,开启了新中国航空工业摆脱弱者姿态、屹立世界航空强者之林的拓荒之旅。作为开路者,他们注定会遇到和踏平前行道路上所有的荆棘。
1967年2月,新中国第一套飞行控制系统——621系统设计定型。这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中史无前例的成绩,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自主设计复杂机载系统的能力,为航空飞行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昝凌和他的同事们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受人尊敬的英雄。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1967年9月10日昝凌因病逝世,终年55岁。继续前行,用青春、智慧乃至生命创立中国人自己的航空机载GNC核心技术的神圣使命,历史性地落在了与昝凌一路同行的自控所人的肩上。
1978年1月,新中国第一套惯性导航系统——523系统首飞成功;1998年底,我国第一套全数字自动驾驶仪——KF-10自动驾驶仪研制成功。这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自控所已完全掌握航空惯性导航、飞行器综合制导核心技术,成为我国航空机载GNC三大核心技术研究制造的“国家队”“主力军”。
立业
“要以一往无前的胆魄和勇气,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识潮汛者乘潮势,勇奋楫者立潮头。
1990年,自控所由陕西户县整体迁入古城西安。发展天地的新扩展,军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需求的新变化,要求自控所必须以“一天当两天用,一天干两天活”的速度加速发展,跳出靠国家拨款过日子的路径依赖,形成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控所以敢为人先的胆识与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制定并实施了“航空科研上多型号,试制生产上小批量,预先研究上新水平”的发展战略,激发了巨大的创新发展活力。短短几年时间,预研课题数量、型号定型数量、产品交付数量和企业运营绩效屡创历史新高,一举走在了航空工业研究院所的前列。
跃上新高度,跨入新世纪,自控所将目光聚焦到流程,开启了一场在航空工业乃至国防工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的流程再造,大幅度改善了成本和质量,缩短了研制周期和时间,提升了服务保障和响应支援速度,形成了崭新的流程导向型企业管理架构。五年间,自控所完成的首飞、首射项目和设计定型的产品数量超过了建所前40年的总和,产值、利润跃居航空机载设备厂所首位,管理水平、运营效率跻身行业先进行列,被中组部、国资委授予“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称号,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08年12月,“以自主创新为导向的3C型科研生产体系建设”荣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标志着自控所完成了由纯科研型研究所向科研生产经营型研究发展中心的转变,并向着建立新型高科技企业迈进,在新中国航空机载发展的长卷上,书写下绚烂的篇章。
跨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站在全新的历史高点,如何化管理优势为整体优势?如何化战略优势为发展优势?如何化技术优势为市场优势?各种攸关发展的难题亟待破解,各种制约发展的瓶颈必须攻克。如何作为、乘势而上?自控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确保重点任务完成和提质增效、创造价值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变革为抓手,配置资源,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多措并举,加速开拓军品市场;聚焦产品,加速制造模式转型;谱系发展,稳步拓展民机市场;保障前移,构建“一主两辅”保障体系;推进模块化研发、单元化生产建设,持续深化内部变革……全方位、高频次的战略创新,胜利地开启了自控所发展史上又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十年”。
向未来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时间是常量,更是奋进者的变量。
跨入“十四五”,自控所制定并强力推进以“定心、聚力、提质、增效、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六大工程”,明晰发展目标与愿景,激发跨越潜能与活力,提升运营效率与质量,制订高标准、提高执行力、形成战斗力,打造协同高效价值链,营造和谐奋斗精神家园。2022年,自控所科研生产总收入跨越百亿大关,向着打造世界一流GNC专业领军企业的新愿景昂扬进发。
向未来,凝心树魂,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科学精心组织、深入落实重大部署,践行“兴装强军”首责、强化国企使命担当,对标先进一流、巩固改革行动成效,持续降本增效、提升经济运行质量,认真落实整改、抓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增强“四个意识”,坚决落实中央和上级决策部署。
向未来,刷新战略,升维拓域,拥抱“数字化+AI”时代的科技发展与产业变革,GNC产品平台“提升一维”,重点面向无人系统、高端智能两大方向;部件专业“拓展两域”至“信息域”“能量域”,开拓新市场、挺入新领域、培育新产品。
向未来,调整变革,机制创新、构建基于创新孵化器的战新产业推进体系,体系协同、加速IPD项目试点,统筹资源、推进ISC变革落地,集成制造、促进航空数字化转型,面向增量、优化战新产业布局,持续推动运营变革,加速推进技术进步。
向未来,党建引领,勤干务实、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党管人才、构建党建引领下的“11233”人才生态系统,内育外引、打造高精尖人才供应链,建设队伍、压实专家队伍责任,快速推进、健全激励保障机制,精细管控、推动“一所多地”高效运行,积淀传承、弘扬敬业奋斗文化,关爱员工、扎实推进群团工作,抓实党建强根铸魂,凝心聚力促进发展。
“我们都是奋斗者,从过去奋斗到今天,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我们未来的目标很明确很伟大,要实现它,还得靠我们继续实干奋斗。”
在筚路蓝缕中奋起,在改革开放中奋进,在新时代大潮中奋楫。
站在65年辉煌的新起点上,自控所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航空报国”初心,勇担“航空强国”使命,强化“国家队”“主力军”“第一棒”意识,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航空工业同发展共进步,创新拼搏、接续奋斗,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自控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