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资讯 纵观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追踪 »

锦州倾力构建“四个场景”引才聚才

转自:辽宁日报

姜升宸 张云峰 本报记者 张继锋

“5年前我带着博士论文回到家乡锦州,如今实验室里的数据转化成了专利,论文里的公式变成了生产线上的参数。”锦州集信高温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鹏达对记者说。由他带领团队研发的金属铬冶炼渣熔融碳化还原工艺生产线,相当于为金属铬冶炼产业装上了“生态滤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在锦州,像赵鹏达这样活跃在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帅才、领军人才、青年英才还有很多。

近年来,锦州市全面启动实施“兴锦人才计划”,通过创新工作方式、完善人才政策等措施,着力构建产业支撑、校地企联动、项目平台带动、环境营造四个引才聚才场景,吸引八方英才纷至沓来。

在锦州汉拿电机有限公司,辽宁工业大学博士刘晏带领团队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开发EPS控制器,预计年产值千万元以上。在实施“博士入企服务”专项行动中,205名博士入驻锦州386家规上工业企业,携手攻克技术难题293个,联合申请专利27项。

锦州市瞄准重点产业发展、关键领域突破和科技创新需要,推动中信钛业等182家企业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高校院所350名领军人才和专家紧密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依托中石油锦州石化分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成锦州市精细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邮证券、陕西华彬能源集团合作成立锦州市“双创”发展基金,基金注册认缴出资总规模3亿元;从驻锦高校遴选100余名优秀人才担任科技特派员,帮助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平台搭建等。

锦州市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平台建设、服务保障四个方面提出12条措施,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在太和金属新材料示范区,博士团队正攻关航空钛合金项目;在黑山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新农人”正在用数字技术重塑东北粮仓……锦州培育创新载体,加快形成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推进“锦州智谷”等科创载体建设,推动驻锦高校联合领军企业布局建设一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

在笔架山景区,持优待卡的专家享受VIP导览;在中心医院特需门诊里,医生为专家进行健康管理……锦州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全流程人才服务体系,为237名省级专家、兴锦人才计划入选者发放旅游优待卡,对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给予保障服务。

从市领导带队赴清华、北大招聘,到建立五市人才发展协作机制,从“送技能进企业”到定制化产业学院,政校企三方合力打破人才壁垒,构建起锦州立体引才网络。

常态化开展高校学子暖心活动,为驻锦高校学生和在外就读的锦州籍学子提供多项服务,进一步加深了高校学子与锦州的黏性,让“锦州不错、留在锦州”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此外,锦州市还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为符合条件的博士、应届硕士和本科生发放生活补贴和居住补贴,并享受契税减免补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纵观资讯 » 锦州倾力构建“四个场景”引才聚才